追根溯源話中藥飲片

中藥飲片是由中藥炮製而成,中藥飲片種類繁多,有普通中藥飲片、中藥免煎飲片、中藥顆粒飲片和中藥精製飲片等等。關於中藥炮製,早在戰國就有相關文字記載。

中藥飲片是中藥材按中醫藥理論、中藥炮製方法,經過加工炮製後,可直接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藥。中藥材、中藥飲片並沒有絕對界限,中藥飲片包括了部分經產地加工的中藥切片,原形藥材飲片以及經過切制、炮炙的飲片。

戰國:關於中藥炮製的文字記載始於戰國時代,我國現存最早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其治療「目不瞑」的秫米半夏湯中就有「治半夏」的記載,表明當時防治疾病已經使用了藥物常規炮製品。

漢代:據有關資料記載,漢代時期炮製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鍛、炮、煉、燒、斬斷、研、銼、煮沸、火熬、搗膏、酒煮、水浸、酒洗、酒煎、湯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同時,炮製理論開始創立。我國第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序例寫道:「藥……有毒無毒,陰乾暴干,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殺,不爾勿合用也」。

南北朝劉宋時代:我國第一部炮製專著《雷公炮炙論》問世,記載的炮製方法主要有蒸、煮、焙、炙、炮、炒、鍛、浸、飛等。該書對後世中藥炮製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某些炮製方法,現今仍有很大參考價值。

明代:中藥炮製發展得較為全面,在理論方面,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曾系統地論述了若干炮製輔料的作用原理,記載為:「酒制升提;姜制發散;入鹽走腎仍仗軟堅;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潤回枯助生陰血,蜜制甘難化增益元陰;陳璧土製竊真氣驟補中焦;麥麩皮製抑酷性勿傷上膈;烏豆湯、甘草湯漬曝並解毒至令平和……」。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