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駿

他總結出以「權衡升降、潤燥通補」為特色的治脾胃病「和中」理論,為脾胃病臨床診療開闢新思路、新方法。研製「十三味和中丸」等院內制劑。主持和指導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馬駿,男,1940年5月生,安徽六安人,中共黨員,安徽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1956年起跟隨六安名醫王煥章學醫行醫,1973~1975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進修學習,接受蒲輔周、路志正、劉志明、沈仲圭等名家指導。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常務理事、顧問,安徽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第二、三、四、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指導老師,2013年被安徽省衛生廳評為「安徽省國醫名師」。

一、兼蓄各家思想,「和中」理論獨特

幼年起熟讀中醫經典,細心揣摩歷代方技之術。每於臨證時加以運用驗證,並將臨證心得逐年積累。特別是在跟隨名師過程中認真學習不同老師的學術思想和臨證思辨的特點,並驗之於臨床,逐步形成了自己治療脾胃病的獨特的「和中」觀點,即理論上倡導脾胃在臟腑學說中的主導地位,病機上強調升降失司是脾胃病發病的特點,治則上強調「治胃貴在通,健脾貴在運」,提出了「溫、清、消、補、和、疏、潤、升、降、通」治療脾胃病的「十法」。形成了以「權衡升降、潤燥通補」為特色的治療脾胃病的「和中」理論,為脾胃病的臨床診療開闢了新思路、新方法。研製出「十三味和中丸」、『「結腸寧」等多個院內制劑。

二、臨床治驗頗豐,社會聲譽良好

從事臨床56載,堅持應用中醫藥、針灸等綜合治療手段診治中醫內科疑難雜症,尤其在中醫脾胃病的診療上富有成效並有獨特建樹,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脾胃病專科學術帶頭人。主持和指導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出版《馬駿臨床治驗》臨床專著1部,參編《中醫胃腸病學》、《實用中醫消化病學》等專著3部。臨證遣方用藥精簡,療效顯著,患者遍及省內外。雖已年過7旬,仍堅持每週4個半天的門診及病房疑難病症會診,能嚴守行醫規範,團結同事,明禮誠信,對待每一位病人熱情、耐心、周到、一視同仁,深受廣大患者愛戴。

三、傳承貢獻突出,促進學科建設

注重中醫藥教育,在大學任職期間為省內外基層和少數民族地區培養了大批中醫藥人才。自1997年被遴選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指導老師以來,先後完成了對第二、三、四批學術繼承人的指導,8名學術經驗繼承人業已成為醫院的學術帶頭人和骨幹。2006年被中華中醫藥學會授予「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07年獲得「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2010年「馬駿名醫工作室」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為首批名醫工作室,醫院選派了多名不同層次醫師在工作室跟師學習,繼承工作有力推進了醫院脾胃病學科的建設,目前,脾胃病科已經成為安徽省重點專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建設單位。

四、積極建言獻策,推動省內脾胃病學術發展

馬駿高度關注中醫藥事業發展,積極為中醫藥發展建言獻策。他努力推動省內中醫脾胃病學術組織建設,組建安徽省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專業委員會。大力開展省內外省內外學術交流活動,與省內多家中醫院聯合建立學術網絡,將多年積累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推廣應用,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推動了安徽省中醫脾胃病學術的發展。

馬駿從事中醫臨床工作56載,始終遵循「醫德為先,病人至上」的從醫準則,精心鑽研,任勞任怨,在中醫臨床、科研、傳承教育、學術發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學界楷模,醫者榜樣。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