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1.《夢溪筆談》:按《月令》,冬至靡角解,夏至鹿角解,陰陽相反如此。今人用麋、鹿茸作一種,殆疏也。又有刺麋、鹿血以代茸,雲茸亦血耳,此大誤也。竊詳古人之意,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長,其次筋難長,最後骨難長。唯麋角自生至堅,無兩月之久,大者乃重二十餘斤,其堅如石。計一晝夜須生數兩,凡骨之頓成生長,神速無甚於此,此骨血之至強者,所以能補骨血,堅陽道,強精髓也。頭者諸陽之會,眾陽

【拼音名】Lu Ronɡ

【英文名】Hairy Antler, Hairy Deerhorn

【別名】斑龍珠

【來源】

藥材基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馬鹿等的雄鹿密生茸毛尚未骨化的幼角。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鹿茸每年可采兩茬。頭茬茸包括二槓鋸茸和三杈鋸茸。另外還有計劃地采收少量的二械吹茸和三杈砍茸。砍茸是將鹿殺死取下連同頭骨的鹿茸,價格昂貴,頭茬茸為高檔產品,可出口換匯。鹿茸加工在我國傳統方法為水煮法,近年來又研究出微波及遠紅外線法,加工產品也分為帶血茸和排血茸兩種。第2次采收的二茬茸和幼鹿初角茸均骨化程度高,加工也簡單,屬低檔產品。

鹿茸比梅花鹿茸茸大,一般都加工成帶血茸。

【原形態】

1.梅花鹿,體長約1.5m左右,體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顯,耳大直立,頸細長。四肢細長,後肢外側踝關節下有褐色足跡腺,主蹄狹小,側蹄小。臀部有明顯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長全時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與眉叉較遠,主幹末端再分兩小枝。梅花鹿冬毛檢疫站棕色,白色斑點不顯。鼻面及頰部毛短,毛尖沙黃色。從頭頂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線。白色臀斑有深棕色邊緣。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側同體色,內側色稍淡。夏毛薄,無絨毛,紅棕色,白斑顯著,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排列成縱行,有黑色的背中線。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較體色為淺。

2.馬鹿,體形較大,體長2m,體重超過200kg。肩高約1m,背平直肩部與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圓錐形。頸長約占體長1/3,頸下被毛較長。四肢長,兩側蹄較長,能觸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幾與主幹成直角,主十稍向後略向內彎,角面除尖端外均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狀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頜深棕色,頰棕色,額部棕黑色。耳外黃褐、耳內白色。頸部與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線。四肢外側棕色,內側較淺。臀部有黃赭色斑。夏毛較短,沒有絨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棲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緣。

2.棲於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資源分佈:1.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

2.分佈於東北、西北及內蒙古等地。

【栽培】

生活習性 野生梅花鹿在森林中生活。喜群居,性溫順,善跳躍,感官靈敏。具有季節性垂直遷徒習性,夏季鹿群多到高山地帶活動,冬季多到低山區的河谷或向陽山坡越冬。植物性食性,能採食上百種植物的什葉、果實、樹皮和雜草。食性廣泛,對酸、甜、苦味的食物均可採食。尤對作樹的細枝、嫩葉和果實更喜食。鹿角春季脫落並萌發新角。4-8月份為生茸期,到9月初鹿用停止生長,鹿茸皮脫落,僅遺留下分成4個枝權的裸露骨用質,是配種期毆鬥和冬季雪下尋食的工具。

養殖技術 梅花鹿為季節性發情的動物。秋季配種,幼鹿2週歲時性成熟。每年9-11月份時,公鹿變得膘肥體壯,頸圍粗,毛色暗,陰囊下垂,性暴好鬥,常與其他公鹿爭偶。母鹿在此時期可發情3-4次,每次持續18-36h。鹿的配種方式有幾種:1群公群母式,即將25-30只參配母鹿與3-5只種公鹿組成配種群,直到11月底配種結束再分外;2單公群母或,即將1只優良公鹿與15-20只母鹿組群配種。但要每隔一段時期中間替換種公鹿。3單公單母定時放對式。即每日早、晚,將公鹿撥入母鹿群中與發情母鹿交配,配後即將公鹿撥出。4人工授精,其中包括采精,精液稀釋和輸精幾個步驟。可以充分利用優良種公鹿進行配種。每隻發情母鹿要復配2-3次才能保證高受胎率。妊娠期為235d左右。每年5-6月份為產仔期。產前要做好準備工作,並對個別難產母鹿要進行接產,梅花鹿多為每胎1仔,雙仔率僅佔5%-15%。初生子鹿要保證吃到初乳才能提高成活率。

飼養管理 梅花鹿從野生變為家養,馴化是技術關鍵。馴化工作要從早期發育階段開始,如人工哺乳,幼鹿訓練等。以期發育到成年後更好地接受人工飼養管理,促使鹿茸優質高產和提高後裔的繁殖成活率。梅花鹿以各種糧、豆類及農副產品為精飼料,以農作物莖、葉和多種樹木枝葉及青草為粗飼料。青貯玉米秸更是人工養鹿的重要飼料。還要每天補給適量的食鹽和維生素。為保證營養全面要力求飼料多樣化.公鹿生茸期、母鹿哺乳期和育成期幼鹿要多投給精料。在馴化的基礎可將公鹿、母鹿和育成鹿分別組成放牧群,引導到牧場上去放,大幅度降低飼養成本和提高生產力。放牧管理亡要防止鹿只逃失;收茸期管理主要防止鹿茸傷損;配種管理主要防止公鹿傷亡;產仔期管理主要是對難產鹿接產。在日常管理中要建立起完整的定時、定量、定點投料給水的詞喂制度和每天清掃圈捨、定期消毒等環境衛生制度,並嚴格執行,防止各種災害給鹿群造成損失。

疾病防治 養鹿人員每天對鹿只活動情況、採食、飲水、排便等進行細緻觀察。對發病鹿要提倡早發現,早治療鹿病基本上可分為疾病和普通滿兩類。疫病吃害大,主要有結核病,壞死桿菌病,布氏桿菌病和血尿病等,要通過定期接種疫苗進行預防。普通病主要有食毛症,飼料中毒,奇生蟲病等。中要通過改善飼養管理阻斷病源,並對患病鹿對症治療來解決。

馬鹿養殖要點與梅花鹿大致相似,其體形較大,生序競爭能力強,野生鹿較多,每年配種、產仔和上茸明都要稍早於梅花鹿。

【性狀】

性狀鑒別(1)梅花鹿茸呈圓柱狀分枝,具1個分使者習稱二槓,主使習稱大挺,長14-21cm,鋸口直徑4-5cm,跑銀口約1cm處分出側技,習稱門莊,長9-15cm,略細;頂端鈍圓而微彎。外皮紅棕色或棕色,多光潤,密被紅黃色或棕黃色的細茸毛,下部毛較疏,分岔間具1條灰黑色筋脈,皮茸緊貼。鋸口面白色,有緻密的蜂窩狀小孔,外圍無骨質。體輕。氣微腥,味微成。具2個分枝者,習稱三岔,大挺長23-33cm,直徑較二槓細,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縱稜筋及突起疙瘩,皮紅黃色,茸毛較疏而粗。

二連茸與頭連茸相似,但挺長而不圓或下粗而上細,下部有縱校筋。皮灰黃色,毛較粗糙,據目外圍往往骨化,質較重,無腥氣。

(2)馬鹿茸較粗大,分叉較多,l個側技者習稱單門,2個老習稱蓮花,3個者習稱三岔,4個者習稱四岔,或更多。東馬鹿茸單門大挺長25-27cm,直徑約3cm。外皮灰黑色,茸毛青灰色或灰黃色,鋸口面外皮較厚,灰黑色,中部密佈細孔,質嫩。蓮花大挺長可達33cm,下部有稜筋,鋸口面蜂窩狀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質較老。四岔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稜筋及疙瘩,分枝頂端多無毛,習稱捻頭。西馬鹿茸大挺多不圓,頂端圓扁不一,長30-100cm。表面有稜,多抽縮乾癟,分枝較長且彎曲,茸毛粗長,灰色或黑灰色。鋸口色較深,常見骨質。

氣腥臭,味鹹。顯微鑒別粉末特徵:淡黃色。1表皮用質層表面顆粒狀,茸毛脫落後的毛窩呈圓洞狀。2毛茸毛於中部直徑13-50μm,表面由扁平細胞(鱗片)呈覆瓦狀排列的毛小皮包圍,細胞的游離線指向毛尖,皮質有棕色色素,髓質斷續或無。3毛根常與毛囊相連,基部膨大作撕裂狀。4骨碎片表面有縱紋及點狀孔隙;骨陷窩呈類圓形或類稜形,邊緣骨小管呈放射狀溝紋;橫斷面和見大的圓形孔洞,邊緣凹凸不平。術骨化骨組織表面具多數不規則的塊狀突起物。角化稜形細胞多散在。

【化學成份】

1.梅花鹿的鹿茸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其中總氨基酸含量達50.13%,有甘氨酸(glycine),賴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脯氨酸(proine),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17種以上。Hattori等對鹿茸的抑制MAO活性成分進行分離,從乙醚提取物中得了9種化合物:1膽甾醇肉豆宏酸酯(cholesteryl cyristate)。2肥出醇油酸酯(cholesteryl oleate)。3膽甾醇棕潤酸酯(cndested edwhtate)。4膽甾醇硬脂酸酯(cholesteryl stearate)。 5對一羥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

6膽甾醇(cholesterol)。7膽甾5-烯-3B-醇-酮(cholest-5-en-3βol-one)。8膽甾-5-烯-3β,7α-二醇(cholest-5-en-3β,7α-diol)。9膽甾5-烯-β,7β-二醇(cholest-5-en-3β,7β-diol)。

從正丁醇提取物中得到尿喀陡(uracil)。次黃源吟(hypoxanthine)、尿素(urea)、尿嘧啶核甘(uridine)、煙酸(nicotinic acid)、肌酥(creatinine),其中次黃瞟吟具有抑制MAO-B活性的作用。另外,從乙醚提取液中還分離得脂肪酸(fatty acid)、三酸甘油(triglycerides)和單酸甘油酯(monoglyceride),其中脂肪酸由月桂酸(lauric acid)、肉H宏酸(myristic acid)、棕擱酸(palmitic acid)、棕桐油酸(palmitoleic acid)、油酸(。Leic acid)和亞油酸(linoticacid)組成,另外二種化合物沒有做進一步研究。

鹿茸中多胺類[精瞇(spermidine)、精胺(spermine)、腐胺(putrescine)]對化合物是刺激核酸和蛋白質合成的有效成分。鹿茸尖部多胺含量較高,在精瞇、精胺及腐腹中,以精瞇的含量最富,鹿茸的中部和根部隨骨化程度的增強,精瞇含量逐漸減少,而腐胺和精胺含量逐漸增加,在整個鹿茸中,由於尖部所佔重量百分比較少,所以整個鹿茸總多腔中腐胺含量最多,精瞇次之,精胺最少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