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

【出處】《別錄》

【拼音名】Biǎn Dou

【別名】稨豆(《唐本草》),南扁豆(《滇南本草》),沿籬豆、蛾眉豆(《綱目》),涼衍豆(《本草乘雅半偈》),羊眼豆(《藥品化義》),膨皮豆(《廣州植物誌》),茶豆(《江蘇植藥志》),南豆(《陸川本草》),小刀豆、樹豆(《四川中藥志》),籐豆(《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豆科植物扁豆的白色種子。立冬前後摘取成熟莢果,曬乾,打出種子,再曬至全干。

【原形態】一年生纏繞草質籐本,長達6米。3出復葉;小葉片闊卵形,長5~9厘米,寬6~10厘米,先端尖,基部廣楔形或截形,全緣,兩面被疏毛,側生小葉較大,斜卵形;葉柄長4~12厘米;托葉細小,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通常2~4朵聚生於花序軸的節上;小苞片2,早落;花萼鍾狀,萼齒5,邊緣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旗瓣卵狀橢圓形,基部兩側有2附屬體,並下延為2耳,翼瓣斜橢圓形,龍骨瓣舟狀;雄蕊10,2束;子房線形,被柔毛,基部有腺體,柱頭頭狀,疏生白色短毛。莢果長橢圓形,扁平,微彎,長5~8厘米,先端具彎曲的喙。種子2~5粒,長方狀扁圓形,白色、黑色或紅褐色。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佈】均為栽培品。分佈華東和遼寧、河北、河南、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產,主產於湖南、安徽、河南等地。

【性狀】乾燥種子為扁橢圓形或扁卵圓形,長約8~12毫米,寬6~9毫米,厚4~7毫米。表面黃白色,平滑而光澤,一側邊緣有半月形白色隆起的種阜,約占周徑的1/3~1/2,剝去後可見凹陷的種臍,緊接種阜的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種脊。質堅硬,種皮薄而脆,內有子葉2枚,肥厚,黃白色,角質。嚼之有豆腥氣。以飽滿、色白者佳。

【化學成份】

種子每百克含蛋白質23.7克,脂肪1.8克,碳水化物57克,鈣46毫克,磷52毫克,鐵1毫克,植酸鈣鎂247毫克,泛酸1232微克,鋅2.44毫克。

種子中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澱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B。並含有對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製作用的成分,這種活性成分在水溶的高分子部分和低分子部分中都有;尚含豆甾醇、磷脂(主要是磷脂酰乙醇胺)、蔗糖、棉子糖、水蘇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澱粉、氰甙、酪氨酸酶等。

豆莢含哌啶酸-2。

【藥理作用】

扁豆中含對人的紅細胞的非特異性凝集素(參看菜豆),它具有某些球蛋白特性;對牛、羊紅細胞並無凝集作用。在扁豆中可分出二種不同的植物凝集素,凝集素甲不溶於水,無抗胰蛋白酶活性;如混於食物中飼喂大鼠,可抑制其生長,甚至引起肝臟的區域性壞死;加熱後則毒性作用大見減弱,故凝集素甲是粗製扁豆粉中的部分有毒成分。凝集素乙可溶於水,有杭胰蛋白酶的活性。有人測得其分子量為23688,對胰蛋白酶之抑制為非競爭型的。在15~18℃(pH3~10)可保持活力30天以上。蒸壓消毒或煮沸1小時後,活力損失94~86%。此種胰蛋白酶抑制劑,在體外不能被一般蛋白酶分解,在體內不易消化,在1毫克/0.1毫升濃度時,由於抑制了凝血酶,可使枸櫞酸血漿的凝固時間由20秒延長至60秒。

印度產扁豆餵食大鼠,有降低血糖及血清膽甾醇的作用。

【炮製】生扁豆:揀淨雜質,置沸水中稍煮,至種皮鼓起、鬆軟為度,撈出,浸入冷水中,脫去皮,曬乾。炒扁豆:取淨扁豆仁,置鍋內微炒至黃色,略帶焦斑為度,取出放涼。

【性味】甘,平。

1《別錄》:味甘,微溫。

2《食療本草》:微寒。

3《日華子本草》:平,無毒。

【歸經】入脾、胃經。

1《綱目》:入太陰氣分。

2《本草經巰》:入足太陰、陽明經氣分。

【功能主治】健脾和中,消暑化濕。治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久洩,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

1《別錄》:主和中下氣。

2《藥性論》: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湯服。

3孟詵:療霍亂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

4《日華子本草》:補五臟。

5《本草圖經》:主行風氣,女子帶下,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

6《滇南本草》:治脾胃虛弱,反胃冷吐,久瀉不止,食積痞塊,小兒疳疾。

7《品彙精要》:消暑和中。

8《綱目》:止洩瀉,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

9《會約醫鏡》:生用清暑養胃,炒用健脾止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錢;或入丸、散。

【注意】

1陶弘景:患寒熱病者,不可食。

2《食療本草》:患冷氣人勿食。

3《隨息居飲食譜》:患瘧者忌之。

【附方】

1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而嘔吐洩瀉者:白扁豆一斤半(薑汁浸,去皮,微妙),人參(去蘆)、白茯苓、白朮、甘草(炒)、山藥各二斤,蓮子肉(去皮),桔梗(炒令深黃色)、薏苡仁、縮砂仁各一斤。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棗湯調下,小兒量歲數加減服。(《局方》參苓白朮散)

2治霍亂扁豆一升,香薷一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單用亦得。(《千金方》)

3治消渴飲水:白扁豆浸去皮,為末,以天花粉汁同蜜和丸梧子大,金箔為衣。每服二、三十丸,天花粉汁下,日二服。忌炙煿酒色。次服滋腎藥。(《仁存堂經驗方》)

4治水腫:扁豆三升,炒黃,磨成粉。每早午晚各食前,大人用三錢,小兒用一錢,燈心湯調服。(《本草匯言》)

5治赤白帶下:白扁豆炒為末,用米飲每服二錢。(《永類鈐方》)

6治中砒霜毒:白扁豆生研,水絞汁飲。(《永類鈐方》)

7治惡瘡連痂癢痛:搗扁豆封,痂落即差。(《補缺肘後方》)

【各家論述】

1《藥性辨疑》:扁豆,專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亂;極補脾,故治痢而蠲膿血,消水濕,治熱洩。

7《綱目》: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入太陰氣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濁,故專治中宮之病,消暑除濕而解毒也。其軟殼及黑鵲色者,其性微涼,但可供食,亦調脾胃。

8《本草經疏》:弘景雲,扁豆患寒熱者不可食。蓋指傷寒寒熱,外邪方熾,不可用此補益之物耳。如脾胃虛及傷食勞倦發寒熱者,不忌。

4《藥品化義》: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主治霍亂嘔吐,腸鳴洩瀉,炎天暑氣,酒毒傷胃,為和中益氣佳晶。又取其色白,氣味清和,用清肺氣。故雲清以養肺,肺清則氣順。下行通利大腸,能化清降濁,善療腸紅久瀉,清氣下陷者,此腑虛補髒之法也。

5《本草新編》:白扁豆,味輕氣薄,單用無功,必須同補氣之藥共用為佳。或謂白扁豆非固胎之藥,前人安胎藥中往往用之何故?蓋胎之不安者,由於氣之不安,白扁豆最善和中,故用之以和胎氣耳,胎因和而安,謂之能安胎也亦可。單用此味以安驟動之眙,吾從未見能安者矣!

6《本草求真》:扁豆如何補脾?蓋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於脾而有益也;脾得香而能舒,扁豆稟氣芬芳,故能於脾而克舒也;脾苦濕而喜燥,扁豆得性之溫,故能於脾而克燥也。脾土既實,則水道自通,三焦不混,而太陰暑濕之邪,自爾克消,安能復藏於脾,而有渴、瀉之病乎。但多食壅滯,不可不知。

【備註】扁豆的種子有白色、黑色、紅褐色等數種,入藥主要用白扁豆;黑色看古名鵲豆,不供藥用;紅褐色者在廣西民間稱紅雪豆,用作清肝、消炎藥,治眼生翳膜。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