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腦梗死針刺通絡效堪誇

腔隙性腦梗死是指腦血栓最輕的一種病症,是腦幹或大腦深部小動脈的閉塞,約40%的患者無症狀。常見患者病灶對側上下肢輕癱或偏癱,或功能障礙,但無失語證,也有僅表現為感覺異常,皮膚麻木不仁。

本病屬中醫「中風」、「中經絡」範疇。脈絡空虛,憂思驚恐,或飲酒不節,或房事勞倦等誘因,以致氣血運行受阻不暢,肌膚筋脈失於濡養,或肝腎陰虛,肝陽偏亢,血隨風動,血隨氣移,橫穿精髓,蒙蔽清竅,或上實下虛,陰陽不能制約所致。

治療要點

1.治則:疏通經絡,鎮肝熄風。

2.取穴:第一穴:後溪穴,適於經絡空虛,中經絡證型;第二穴:外關穴,適於肝腎陰虛,經絡空虛證型。

3.治療方法:毫針治療。

操作要點

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虛實夾雜者,用平補平瀉法。

後溪穴:微握拳,虎口朝下,緊貼桌面,後溪穴朝上。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3寸不銹鋼毫針,直刺後溪穴2~3寸,並透合谷穴,實證用提插捻轉瀉法,虛證用補法捻轉,虛實夾雜用平補平瀉法捻轉。得氣後,5~10分鐘捻轉1次,留針30分鐘,每日1次。輕者7天為1療程,重者需2個療程。

外關穴: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1.5寸毫針,快速直刺約1寸,得氣後,用提插捻轉強刺激,使針感下行手指。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虛實夾雜用平補平瀉法。每10分鐘左右捻轉1次,以增強針感,捻轉3~5次,每日治療1次。輕者5天為1療程,重者需2個療程。

病案舉例

案1:腔隙性腦梗死(情志不遂)

王某,男,66歲,德州市德城區汽運二公司退休工人,2011年10月22日初診。

右側肢體麻木10餘天。10天前,因情志不遂,出現右側肢體麻木,先右上肢麻木,後右側面部和右下肢麻木,核磁共振確定為腔隙性腦梗死,腦血栓。輸液(不詳)7天,右下肢麻木減輕,仍右上肢外側、右側面部麻木,幹活乏力。

來診時,血壓140/90mmHg,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證為氣滯血瘀,絡脈不通,治宜疏經通絡,取後溪穴針刺。

後溪穴,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3寸不銹鋼毫針,直刺後溪穴2~3寸,並透合谷穴,得氣後,用平補平瀉法捻轉,約1分鐘,右上肢麻木消失,右側面部麻木減輕,每10分鐘捻轉1次,捻轉5次,每日治療1次,針刺3次後,右側上肢和面部有時麻木發生,改刺外關穴,針刺兩次,右上肢和面部未再麻木,鞏固治療5次,隨訪兩個月,一直未反覆。

案2:腔隙性腦梗死(肝腎陰虛)

李某,女,52歲,工人,2010年7月2日初診。

右下肢麻木,走路乏力10餘天。10天前,因情志不遂,頭痛頭暈,右下肢麻木,走路乏力。無舌強語塞,吞嚥困難。腦CT檢查:腔隙性腦梗死。隨即輸液(丹參、葛根素液體等),仍有時下肢麻木,走路無力,前來診治。

來診時,血壓130/80mmHg,口乾欲飲,心煩易躁,有時失眠,舌質紅,無舌苔,脈細數。證為肝腎陰虛,肝陽偏亢所致,治宜滋陰平肝,化瘀通絡,選右側外關穴針刺。

外關穴,皮膚常規消毒,用28號2寸不銹鋼毫針,直刺外關穴,約1.5寸,得氣後,用平補平瀉法捻轉,約1分鐘,右下肢麻木顯著減輕,每10分鐘捻轉1次,連續4次,每日1次,連續針刺3次,諸症基本緩解,鞏固5次,隨訪兩個月未復發。

臨證心得

1.腔隙性腦梗死,表現為肢體麻木,活動無力,西醫輸液未能徹底治癒。而單穴針刺外關穴、後溪穴治療,短時間內獲愈。

2.外關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與陽維脈相通,主治頭面、軀幹疾病的要穴,《中藏經》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因此,治療腔隙性腦梗死,取外關穴針刺,具有疏經通絡,活血化瘀,恢復肢體功能的作用。

後溪穴屬於手太陽小腸經,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督脈,針刺後溪穴,能使氣至病所,行氣活血,而通經絡,使腔隙性腦梗死氣血暢通,而腦組織功能恢復正常。

3.針刺效果表明,單穴針刺外關穴、後溪穴,可改善腔隙性腦梗死血液循環,調節肢體運動功能,改善肢體麻木、無力等症狀,並有效縮短了治療過程。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