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細辛附子湯驗案二則

案1  面神經炎


蔣某,男,18歲。學生。2008年11月就診。

自訴口角流水,右眼不能閉合2天。刻下症見:瘦弱,畏寒怕冷,納差便溏。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緊。神經系統檢查:神清,雙側額紋不對稱,右側額紋基本消失,右眼瞼不能閉合,右側鼻唇溝變淺,右口角低垂,伸舌居中,頸軟,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雙側錐體束征陰性。心肺正常,肝脾正常。中醫診為面癱,西醫診為面神經炎。證屬寒邪直中,絡脈不通。治以溫陽散寒,通經活絡。處方:麻黃30克,細辛30克,附子30克(與生薑45克一起先煎1小時),防風30克。7劑,每劑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前後守方加減服用30劑,完全恢復正常。

案2  突發性耳聾


劉某某,男,58歲。2009年12月就診。

自訴一周前受涼感冒,突然出現雙耳聽力下降,漸至耳聾。與家人面對面說話需大聲。曾在某醫院查電測聽示:神經性耳聾。刻下症見:形體肥胖,畏寒怕冷,鼻流清涕,小便清長。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證屬風寒直中少陰,竅閉失聰。治以溫陽散寒,啟閉開竅。處方:附子90克(與生薑45克一起先煎1小時),細辛30克,麻黃30克,防風30克,菖蒲30克。7劑,每劑以水16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日3次。7劑服完,與家人面對面交談不需大聲。上方繼服7劑,基本恢復正常。

按:麻黃細辛附子湯出自《傷寒論》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302條:「少陰病,惡寒身疼,無汗,微發熱,脈沉微者,麻黃附子甘草湯主之。」麻黃附子細辛湯與麻黃附子甘草湯具有相同的病機和症狀表現,輕重程度有所不同。《傷寒來蘇集》:「少陰主裡,應無表證。病發於陰,應有表寒。今少陰始受寒邪而反發熱,是有少陰之裡,而兼有太陽之表也。太陽之表脈應不沉,今脈沉者,是有太陽之證而見少陰之脈也,故身雖熱而脈則沉也。所以太陽病而脈反沉,便用四逆以急救其裡,此少陰病而表反熱,便於表劑中加附子以預固其裡。夫發熱無汗,太陽之表不得不開,沉為在裡,少陰之樞又不得不固。設用麻黃開腠理,細辛散浮熱,而無附子以固元陽,則少陰之津液越出,太陽之微陽外亡,去生便遠。惟附子與麻黃並用,則寒邪雖散而陽不亡,此裡病及表,脈沉而當發汗者,與病在表,脈浮而發汗者逕庭也。若表微熱,則受寒亦輕,故以甘草易細辛而微發其汗,甘以緩之與辛以散之者,又少間矣。」二者的基本病機是少陰虛寒,寒邪直中。臨床常用其治療陽虛感寒之症。古云「傷寒專傷下虛人」「下虛」即指少陰腎之「元陽」、「元氣」之虛。案1患者雖僅18歲,但平素納差便溏,裡虛內寒較甚,「元氣」、「元陽」受損。陽虛之體,更易感寒。所謂「同氣相求」也。案2患者年近花甲,「元氣」、「元陽」漸衰,陽虛氣怯,感寒之後直中少陰。少陰屬腎,「腎開竅於耳」,寒邪閉竅故耳聾。藥證相合,故取效迅速。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