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卷五 暑

某 大凡暑與熱。乃地中之氣。吸受致病。亦必傷人氣分。氣結則上焦不行。下脘不通。不饑不欲食。不大便。皆氣分有阻。如天地不交。遂若否卦之義。然無形無質。所    以清之攻之不效。(暑傷氣分上焦閉郁)

杏仁 通草 象貝 栝蔞皮 白蔻 郁金汁

姚 奔走氣亂。復飲燒酒。酒氣辛熱。有升無降。肺氣 郁。上下不通。舌白消渴。氣結自胸及腹。

自利不爽。週身膚腠皆痛。汗大出不解。無非暑濕熱氣。始由肺受。漫布三焦。群醫消導苦藥。但攻腸胃。在上痞結仍然。議淡滲佐以微辛。合乎軒岐上病治上之方。

西瓜翠衣 川白通草 大豆黃卷 馬兜鈴 射干 苡仁

范 伏暑阻其氣分。煩渴。咳嘔喘急。二便不爽。宜治上焦。

杏仁 石膏 炒半夏 黑梔皮 濃樸 竹茹

又 痰多咳嘔。是暑郁在上。醫家亂投沉降。所以無效。

石膏 杏仁 炒半夏 郁金 香豉 黑山梔

王 舌白煩渴。心中脹悶。熱邪內迫。氣分阻閉。當治肺經。倘逆傳膻中。必致昏厥。

杏仁 郁金 滑石 黃芩 半夏 橘紅 栝蔞皮

陳(四五) 暑濕傷氣。肺先受病。諸氣皆痺。當午後陽升。煩喘更加。夫無形氣病。醫以重藥推消。多見不效。

西瓜翠衣 活水蘆根 杏仁 苡仁

又 酒客中虛。重鎮攻消。清氣愈傷。夫暑邪皆著氣分。苟肺司清肅。則其邪不攻自罷。議仍以廓清為法。若雨露從天下降。炎HT 自蕩掃無餘。威喜丸二錢十服。

某(二二) 身熱。頭脹脘悶。咳嗆。此暑邪外襲於肺衛。當清上焦。

絲瓜葉(三錢) 大杏仁(三錢) 香薷(七分) 通草(一錢半) 飛滑石(三錢) 白蔻仁(五分)

陳 脈左勁。右濡。頭痛脘悶。麻痺欲厥。舌白。此暑邪內中。蒙閉清空。成瘧之象。平昔陰虛。勿犯中下二焦。

嫩竹葉 連翹 飛滑石 野郁金汁 大杏仁 川貝母

龔(二四) 脈寸大。頭暈。脘中食不多下。暑熱氣從上受。治以苦辛寒方。

竹葉 杏仁 郁金 滑石 香豉 山梔

張(四七) 三瘧之邪在陰。未經向愈。春季洞利不食。想春雨外濕。水谷內聚亦濕。即濕多成五洩之謂。瘡痍僅洩經隧濕邪。而裡之濕邪未驅。長夏吸受暑邪。上蒙清空諸竅。咳嗽耳聾。的系新邪。非得與宿病同日而語。

連翹 飛滑石 嫩竹葉 荷葉邊汁 桑葉 杏仁 象貝 黑山梔

程(三六) 暑風必挾濕。濕必傷於氣分。斷瘧瘡發。即濕邪內發之征。濕伏熱蘊。致氣壅塞咽底脘中。

及至進谷無礙。二便通調。中下無病顯然。

白通草 西瓜翠衣 活水蘆根 苡仁

吳 連朝驟熱。必有暑氣內侵。頭熱目瞑。吸短神迷。此正虛邪痺。清補兩難。先與益元散三四錢。用嫩竹葉心二錢。煎湯涼用三四小杯。常用綠豆煎湯服。

龔(六十) 暑必挾濕。二者皆傷氣分。從鼻吸而受。必先犯肺。乃上焦病。治法以辛涼微苦。氣分上焦廓清則愈。惜乎專以陶書六經看病。仍是與風寒先表後裡之藥。致邪之在上。漫延結錮。四十餘日不解。非初受六經。不須再辨其謬。

經雲。病自上受者治其上。援引經義以論治病。非邪僻也宗河間法。

杏仁 栝蔞皮 半夏 薑汁 白蔻仁 石膏 知母 竹瀝 秋露水煎。

又 脈神頗安。昨午發疹。先有寒戰。蓋此病起於濕熱。當此無汗。肌腠氣窒。至膚間皮脫如麩。

猶未能全洩其邪。風疹再發。乃濕因戰慄為解。一月以來病魔。而肌無膏澤。瘦削枯槁。古謂瘦人之病。慮涸其陰。陰液不充。補之以味。然腥 濁味。徒助上焦熱痰。無益培陰養液。況宿滯未去。腸胃氣尚窒鈍。必淡薄調理。上氣清爽。痰熱不至復聚。從來三時熱病。怕反覆於病後之復。當此九仞。幸加意留神為上。

元參心 細生地 銀花 知母 生甘草 川貝 丹皮 橘紅(鹽水炒) 竹瀝此煎藥方。只用二劑可停。未大便時。用地冬汁膏。大便後。可用三才湯。

池 伏暑至深秋而發。頭痛煩渴少寐。

薄荷 淡竹葉 杏仁 連翹 黃芩 石膏 赤芍 木通

張 病幾一月。猶然耳聾。神識不慧。嗽甚痰粘。呼吸喉間有音。此非傷寒暴感。皆夏秋間暑濕熱氣內郁。新涼引動內伏之邪。當以輕劑清解三焦。奈何醫者不曉伏氣為病。但以發散消食寒涼清火為事。致胃汁消亡。真陰盡爍。舌邊赤。齒板燥裂血。邪留營中。有內閉螈 厥逆之變。況右脈小數。左脈澀弱。熱固在裡。當此陰傷日久。下之再犯亡陰之戒。從來頭面。都是清竅。既為邪蒙。精華氣血不肯流行。諸竅失司聰明矣。此輕清清解。斷斷然也。議清上焦氣血之壅為先。不投重劑苦寒。正仿古人肥人之病。慮虛其陽耳。

連翹心 元參 犀角 郁金 橘紅(蜜水炒) 黑梔皮 川貝 鮮菖蒲根 加竹瀝

又 昨進清上焦法。諸症雖然略減。而神識猶未清爽。總由病久陰液內耗。陽津外傷。聰明智慧之氣。俱被濁氣蒙蔽。所以子後午前稍清。他時皆不清明。以陽盛時。人身應之也。擬進局方至寶丹。藉其芳香。足以護陽逐邪。庶無內閉外脫之虞。

至寶丹每服三分。燈心嫩竹葉湯送。

又 脈右緩大。左弱。面垢色已減。痰嗽不爽。良由胃中津液。為辛散溫燥所傷。心營肺衛。悉受熱焰蒸迫。致神呆喘急耳聾。清陽阻痺。九竅不利。首方宣解氣血。繼方芳香通竅。無形令其轉旋。三焦自有專司。豈與俗醫但曉邪滯攻擊而已。今已獲效。當與清養胃陰肺氣。體素豐盛。陽弱不耐沉寒。然深秋冬交。天氣降則上焦先受。試觀霜露下垂。草木皆改容色。人在氣交。法乎天地。兼參體質施治。

枇杷葉 炒黃川貝 橘紅 郁金 茯苓 苡仁

王 暑風熱氣入肺。上熱。痰喘嗽。(暑風傷肺)

石膏 連翹 竹葉 杏仁 桑皮 苡仁 橘紅 生甘草

又 肺氣壅遏。身熱喘咳。溺少。葦莖合葶藶大棗湯。

某(二五) 暑風外襲。肺衛氣阻。頭脹咳嗆。畏風微熱。防作肺瘧。

絲瓜葉 大杏仁 香薷 桔梗 連翹 六一散

某 舌灰黃。頭痛咳逆。左肢掣痛。此煩勞陽動。暑風乘虛襲入。最慮風動中厥。

鮮荷葉(三錢) 鮮蓮子(五錢) 茯神(一錢半) 益元散(三錢) 川貝母(一錢半) 橘紅(一錢)

楊(女) 暑熱穢濁。阻塞肺部。氣痺腹滿。宜以輕可去實。

西瓜翠衣 白通草 活水蘆根 生苡仁臨好。加入石膏末二錢。

周(二三) 暑風熱。神呆。

鮮荷葉 苦丁茶 滑石 木通 杏仁 濃樸廣皮 白蔻仁

郁(二六) 暑熱。頭脹。咳喉痛。

鮮荷葉 杏仁 射干 橘紅 桑皮 桔梗 木通 滑石

胡 不饑不食不便。此屬胃病。乃暑熱傷氣所致。味變酸濁。熱痰聚脘。苦辛自能洩降。非無據也。(暑熱阻氣中痞不運) 半夏瀉心湯去甘草乾薑加杏仁枳實。

   王 身熱自汗。腹痛。大小便不利。脈虛。右大左小。暑熱內閉。擬和表裡法。

薄荷 枳實 黃芩 生白芍 竹葉心 黑山梔 通草 甘草

程(四二) 穢熱由清竅入。直犯募原。初頭痛肌脹。今不饑痞悶。以苦辛寒法。

杏仁 半夏 濃樸 橘紅 竹葉 黃芩 滑石

又 脈虛。舌赤消渴。伏暑熱氣。過衛入營。治在手厥陰。

竹葉 犀角 生地 麥冬 元參

某(六一) 舌黃。脘悶。頭脹。口渴。溺短。此吸受穢氣所致。

飛滑石(三錢) 白蔻仁(七分) 杏仁(三錢) 濃樸(一錢半) 通草(一錢半) 廣皮白(一錢半)

某(三三) 穢暑吸入。內結募原。脘悶腹痛。便洩不爽。法宜芳香逐穢。以疏中焦為主。

藿香梗 杏仁 濃樸 茯苓皮 半夏曲 廣皮 香附 麥芽

楊 秋暑內爍。煩渴。喜得冷凍飲料。脈右小弱者。暑傷氣分。脈必芤虛也。此非結胸症。宜辛寒以徹裡邪。

石膏 知母 濃樸 杏仁 半夏 薑汁

沈(二三) 脈小色白。氣分不足。兼之胃弱少食。聞穢濁要刮痧。陰柔之藥。妨胃助濁。常以豬肚丸養胃。入夏令。熱更傷氣。每食遠進生脈四君子湯一劑。恪守日服。可杜夏季客暑之侵。生脈四君子湯 長服豬肚丸。

卜(二八) 春夏必吞酸。肢痿麻木。此體虛不耐陽氣升洩。乃熱傷氣分為病。宗東垣清暑益氣之議。

人參 黃 白朮 甘草 麥冬 五味 青皮 陳皮 澤瀉葛根 升麻 黃柏 歸身 神曲

任(十六) 沖年真陰未長。逢長夏濕熱交迫。斯氣洩煩倦。當靜坐涼爽。過月涼 至。炎HT 去。乃卻病之期。與清暑益氣之屬。清暑益氣湯。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