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的鑒別方法

犀角為珍貴藥材之一。《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具有清熱涼血、定驚解毒之效。為溫熱病常用要藥;亦為「乙型腦炎」等急救藥「安宮牛黃丸」、「至寶丹」、「紫雪丹」的主要原料。

來源  犀牛分亞洲犀和非洲犀兩大類。

一、亞洲犀

1.印度犀:為犀科動物印度犀(又名大獨角犀)Rhinoceros unicornis L.屬陸棲大型獸類。形略似牛,體形粗壯龐大,身長3m多,皮膚堅硬而厚,全身除尾與耳外均無毛。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均具盾狀摺。皮灰黑而略帶紫色具凸點。前後肢均三趾。頭大,耳長,眼小,鼻孔大。雌雄的鼻頭均生一角,粗而不長,一般長30~40cm,最長達60cm。黑色堅硬。

2.爪哇犀:為犀科動物爪哇犀(又名小獨角犀)Rhinoceros sondaicus Des-marest全形近似印度犀,但體形較小。皮膚也具厚摺,身上背部三條摺上下完全連接。本種僅雄獸具獨角,角長20~24cm。

3.蘇門犀:為犀科動物蘇門犀(又名雙角犀)Rhinoceros sumatrensis(Fischer)體形最小,身長2.5m,身上多毛,呈黑色或褐色,皮粗厚,外披硬毛。雌雄均生雙角,一前一後縱列而生。雄角細長(最長達82cm,一般50~70cm),雌角甚短(前角長約13cm,後角不過5cm)。

二、非洲犀

1.白犀:為犀科動物白犀(又名方吻犀)Rhinoceros simus Cottoni 體型最大,重2~3t。身長4~4.3m。吻闊,上吻方形。雌雄均生雙角,前角長可達167cm,後角長達33~47cm;雄犀前角基部方形,雌犀的角較細。

2.黑犀:為犀科動物黑犀(亦名雙角犀)Rhinoceros bicornis L.本種體重1500kg左右。皮膚無摺,皮灰黑色,略帶褐色。上唇尖長而突出。雌雄均生雙角,前角長而後曲,後角短而垂直。


產地與分佈  亞洲犀分佈於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及我國雲南等處。非洲犀的白犀多分佈於烏干達一帶,黑犀多分佈於非洲東部和東南部。

鑒別要點  1.亞洲犀角(暹羅角)與非洲犀角(廣角)的主要區別:暹羅犀角頂端細長而圓。底盤龜背形(前窄後寬),有天溝、地崗、馬牙邊;廣角頂端細而稍扁,底盤圓形,無天溝、地崗、馬牙邊。暹羅角質較脆,用刀輕劈即開,紋縱直,絲粗;廣角質較堅硬,不易劈開,劈開後有堅實粘連的細絲,微顯彎曲。

2.與偽品的區別:用聚乙烯仿製的形狀近似真品,但不顯自然生長的形態,劈開,即可看出包藏的鐵質雜物;牛角偽造的小犀角,可見水波狀層紋。

3.犀角片的區別:正品犀角片,多為鎊片,片型菲薄,彎曲光滑,具蘆花色芝麻點,手搓之易碎,清香,無腥氣;廣角片,切面較緻密,堅韌,不具芝麻點。偽品多為牛角切成,切片可見波狀層紋及分層裂痕。

名典鑒別  1梁·《名醫別錄》曰:「生永昌及益州。」2陶弘景曰:「今出武陵、交州、寧州諸遠山。犀有二角,以額上者為勝。……又有孛犀,角甚長,文理似犀,不堪入藥。」3唐·蘇恭云:「孛是雌犀,文理膩細,斑白分明,俗謂之斑犀。服用為上,入藥不如雄犀。」4宋·《圖經本草》曰:「犀出永昌山谷及益州,今出南海者為上,黔蜀者次之。犀似牛,堵首,大腹,痺腳,腳有三蹄,色黑。好食棘。其皮每一孔皆生三毛。頂一有或雲二角或雲三角。謹按郭璞《爾雅》注云:犀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橢,亦有一角者。《嶺表錄異》曰:犀有二角,一在額上為兕,一在鼻上為胡帽犀;牯犀亦有二角,皆為毛犀。而今人多傳一角之說,此數種俱為栗紋,以紋之粗細為貴賤……。」5寇宗奭曰:「川犀,南犀紋細,烏犀有紋顯露,黃犀紋絕少,皆不及西番者,紋高,雨腳顯也。」6明·《本草蒙筌》曰:「犀角,黔蜀雖生,南海為上。首類豬頂僅一角,腹若牛足每三蹄。其皮一孔三毛,色黑好食棘葉。分貴賤系以栗紋。造器者煮熟弗效,采新者性烈方佳。」7李時珍曰:「犀出西番、南番、真南、交州諸處。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種,又有毛犀似之。山犀居山林,人多得之;水犀出入水中,最為難得。並有二角,鼻角長而額角短。水犀皮有珠甲,而山犀無之。兕犀即犀之孛者,亦曰沙犀,止有一角在頂,文理細膩,斑白分明,不可入藥。蓋牯角文大,而孛角文細也。洪武初,九真曾貢之,謂之獨角犀,是矣。」


快速鑒別  一、亞洲犀類

1.暹羅角:多呈圓錐形,稍向後彎曲,大者高約34cm左右。底盤可放平,底部四周有凸凹不平形如馬牙的環邊,俗稱「馬牙邊」,高約3.4cm。馬牙邊向上之中部有縱裂紋,中部向上漸光滑,角上部漸細,頂端鈍圓發亮稍顯鬃眼狀圈點。角前面有一縱深而長的凹溝,俗稱「天溝」。「天溝」下部相對的底面上突出的凸崗,俗稱「地崗」。底盤大,長圓形,前窄後寬,形如龜背,俗稱「龜背盤」;底盤向內陷的窩子佈滿細孔,俗稱「砂底」。概括它的特徵是:「天溝、地崗、馬牙邊、龜背盤、沙底明顯」;縱剖面為順紋,無絞絲。上部烏黑,底部色淺,周邊灰白色。

2.雲南犀角:底盤較小而稍薄,形似馬蹄。天溝、地崗不明顯,砂底亦較細,馬牙邊不明,上端細長稍彎,中部有縱裂紋,亦呈烏黑色。縱剖面亦顯順紋,無亂絲。

3.西藏犀角:底盤長圓形,上端較短,有天溝無地崗。其他與羅角相似。

4.小犀角:又名「蘑菇頭」。為蘇門犀頂生小角。底盤多呈圓形。高3.4~7cm,頂端圓形,似「小饅頭」。有密集的圓形鬃眼,無天溝、地崗、馬牙邊;底部窩子很淺,有砂底。縱剖面絲順直較粗,無絞絲。色灰黑或淺黃棕色。

二、非洲犀(廣角)類

1.廣角個:又名柱角、天馬角、兕角。其特徵是:底盤圓形,窩子淺,沙底不明顯,中部較圓,上部稍彎,尖端細而稍扁。底部四周有粗毛,有的可見火燎痕。無天溝、地崗馬角邊。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黃色。縱剖面亦多順紋,但有絞絲。

2.邊角:多縱鋸兩邊,斷面稍光滑,絞絲多而細膩。中間灰黑色,四周青白色或黃白色,半透明。

3.廣角瓣:為加工器皿鋸下的不規則塊片。余同邊角。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