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蛇的鑒別方法

蘄蛇為貴重藥材之一。始載於宋·《開寶本草》,名白花蛇。原產湖北蘄州,故名「蘄蛇」。具有祛風通絡,定驚之效。為治療風濕痺痛、口眼?斜、語言謇澀以及筋脈彎急、破傷風、疥癩惡瘡的要藥。

來源  為蝰科動物五步蛇(又名尖吻蛇)Agkistrodon acutus(Genther)除去內臟後的乾燥全體。屬陸棲卵生爬行動物。體長可達1.5m。頭大扁平,呈三角形,向上反鉤、口闊大,上顎有特毒牙兩枚,中空,尖銳,直通頭的後部毒腺。背面灰褐色,身被糙鱗,黑點白斑。體有24個斜形方勝紋,腹部黃白色,有念珠斑;尾端具角狀鱗。其唾腺中有劇烈的出血性毒。

生活於高山森林中,有時亦在較低山區活動。行動緩慢,以鳥類、小的哺乳動物或其他蛇類為食。

產地與分佈  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等省。

鑒別要點  1.真品蘄蛇的鑒別要點:古人總結傳統鑒別特徵是「翹鼻頭」、「龍身虎口」、「方勝紋」、「念珠斑」、「佛指甲」。這就比較準確地描述出真品的主要特徵。據此鑒定準確無誤。

2.與幾種偽品的鑒別:具有長方形塊斑有玉斑錦蛇;具鑲邊寬環紋的環紋錦蛇;吻尖的有尖喙蛇。這三種都是游蛇科,尾較長,尾鱗雙行排列,可資區別。而頭呈三角形,兩側各有一行黑褐圓斑的蝮蛇;頭為三角形,有形龜殼花紋的烙鐵頭(又叫龜殼花蛇)。此兩種均為毒蛇,尾較短,尾下鱗單行排列。總之,上述幾種偽品蘄蛇,有的在外形上或一部位有近似蘄蛇之處,但只要掌握蘄蛇的主要特徵則不難鑒別偽品。

名典鑒別  1宋·馬志曰:「白花蛇生南地,及蜀郡諸山中。九月、十月采捕,火干。白者良。」2寇宗奭曰:「諸蛇鼻向下,獨此鼻向上,背有方勝花紋,以此得名。」3蘇頌曰:「今黔中及蘄州、鄧州皆有之。其文作方勝白花,喜螯人足。黔人有被螫者,立斷之,續以木腳。此蛇入人室屋中作爛瓜氣者,不可向之,須立辟除之。」4明·《本草蒙筌》載:「白花蛇,惟取蘄州。頭長小角絳,尾生佛指甲,項選真珠白點,背纏方勝花紋,因而得名。觀之猶異,諸蛇鼻生向下,此獨鼻向上生。諸蛇死閉眼睛,是則眼開如活。舒蘄連界上殺獲,兩眼則一閉一開。驗此可辨偽真,據理誠難解悟。性毒善螫人足,中者鯫自斷之。補養已痊,木腳代步。」5李時珍曰:「花蛇,湖蜀皆有,今惟以蘄蛇擅名。然蘄地亦不多得,市肆所貨,官司所取者,皆自江南興國諸山中來。其蛇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多在石南籐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叉取之,用繩懸取,刨刀剖腹去腸物,則反尾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6清·《本草從新》載:「白花蛇,出蘄州。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紋,腹有念珠斑,尾有佛指甲。雖死而眼光不枯,他產則否。」 

快速鑒別  蛇體呈圓盤狀。直徑18~34cm,蛇頭三角形盤於中央,吻尖,鼻端向上反捲,習稱「翹鼻頭」,口較寬大,習稱「龍頭虎口」,上顎有長毒牙一對,中空尖銳。全體有顯著超稜的鱗片,背部紅棕色,有24個淺色菱方斑紋,習稱「方勝紋。腹部灰白色,有黑色圓形斑,習稱「念珠斑」。尾部細而短,末端有一長三角形側扁的鱗,習稱「佛指甲」。尾下鱗單雙行交錯排列。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