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藥材種植管理把五關

選地關

家種藥材品種繁多,為了獲得理想的產量,選地相當重要。根據其生態習性,選好了增產增收;選不好,勞而無功。如旱半夏,由於其生長習性一是要半陰蔽,選遮陽的高桿作物間作,二是要選沙地,因半夏的根部是球莖,沒有根須來吸收養分,只能靠球莖來完成光合作用。這就是選潮濕沙地的原因。

根據藥材的生長習性來選定土壤。比如秋季種植白芷應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因為排水良好為防止來年夏季雨季的水災而失收;選擇沙壤土是利於白芷生苗(白芷出苗時間較長,一般為18天)。種植白芍要扶壟作畦,這是因為不僅要排水良好,還要地勢高。選地種藥是走向成功的先決條件。

施肥關

根據藥材習性,施不同的肥料。比如種植根莖類藥材應施足底肥,即土雜肥或磷鉀肥;相應的果實類藥材,應施足底肥和磷肥。秋季種植的藥材一般情況下都要越冬,白芍、牡丹等藥材需要深耕土地,有利於地下根部生長,深耕後要施足底肥;有些藥材在表層土壤生長,像紅花、王不留行、蘆巴子等,要根據土地本身情況合理施肥,因地制宜,過多則浪費資源,過少則不能達到生長的需要;有些藥材在秋季種植不需要耕地而是直接套種到其它作物的間行裡,像半枝蓮、夏枯草、丹參子等,這些藥材只要長出苗即可,待來年春季結合除草、施肥即可。

選種關

優良藥種是高產的先決條件,因此在定下品種後,選擇優質的藥種至關重要。各地對藥材種子、種質的研究突飛猛進。如懷地黃在原來的基礎上已培育出幾個品系,85-1、85-2既高產又抗病;板藍根培育出太空一號;紅花培育出的白沙2號;丹參培育出多倍體丹參等等。不僅藥材的產量大大提高,其質量也優於普通品種。如傳統紅花植株高,葉片上刺又多,很難採摘,畝產在15kg左右;而改良後紅花,植株粗壯,花大又密還無刺,便於採摘,且一般畝產量在25kg以上。

選種還應注意品種的雜交和變異,如白芷按品系可分為野生白芷和家種白芷,而家種白芷又分為川白芷、禹白芷、浙白芷、祁白芷、亳白芷等。選種時一定要種植一個區域的種子,因為每個品系均有每個品系的優勢,如種植混雜品種植株參差不齊,影響產量。異地品種出現變異等情況時有發生,像大黃異地種植變異最為明顯,影響產量。

種植關

藥材種植也像農作物一樣有一個種植最佳時間段。過早因其旺長而影響第二年的產量,過晚因藥苗太小難以過冬。如牡丹苗一定要在秋分前種,過晚則不出苗。在北方地區,由於種植農作物的收穫時間一般在寒露前後,過早沒有土地,因此要抓住有利時機,進行適時保墒搶種。只有選定品種適時種植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的目標。

越冬關

冬季黃河流域氣溫一般在-10℃左右,甚至可達-20℃,黃淮流域一般氣溫在0℃到-15℃之間。全國約70%左右的藥材均集中在這些區域,越冬保苗至關重要。這時,藥材特別是小苗藥材更容易受到凍害,像白芷、夏枯球等品種秋季種植既沒有發達的根系又沒有粗壯的葉片,幾片嫩葉難以越過寒冷的冬季。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蓋上家畜糞便或麥草等物。這樣即可以保墒又利於防凍;根莖類藥材這時可以培土保溫,以免凍傷根部。像白芍、牡丹都有培土的習慣。值得注意的是倒春寒,像2003年的倒春寒使山茱萸幾乎失收。只有根據不同品種的不同習慣提前作好準備 ,才能安全越冬提高產量。

藥材不僅要在選種、種植、管理上狠下工夫,適時采收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一般來說果、子類藥材對采收時間要求相對較嚴,過早產量底,過晚則損失嚴重。像紅花採花期一般為7~12天,過了花期,幾乎沒產量;王不留行子采收過晚,幾乎採不到子。根莖類藥材采收也相當重要。像白芍采收一般在立秋到霜降期間,過早粉質低,過晚又易回粉,不僅質量差,加工數量也有所減少。葉類及全草類藥材也應該注意采收時效。若想讓藥材取得良好的質量、可觀的效益,只有適時采收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