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種植技術

第一節 天冬的生長習性

天冬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不耐嚴寒,在北京不能越冬。野生於山坡、山窪、山谷灌叢或樹邊。分佈於華南、西南、華中及河南、山東等省,海拔在300~1000米的地帶。浙江產區年平均溫度為16℃,1月份平均溫度4℃,7月份平均溫度28℃,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忌強光直射,尤其幼苗期間,一經烈日照射,莖梢枯萎甚至死亡,因此在栽種時應適度蔭蔽或與高桿作物、林木或其他藥材間作。

根發達,入土深達50厘米,以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質壤土較好,重粘土、瘠薄土及排水不良的地方不宜栽培。

塊根數量,隨著栽培年限不斷增多,一般兩年生植株有塊根140~200個,四年生植株有塊根360~600個。

第二節 天冬的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四川多種在海拔600~1000米的地方,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土壤為好;山地種植,以夾沙土為好。如種在林地應選混交林或稀疏的闊葉林,因林地土壤多深厚肥沃並且濕潤疏鬆。松林和重粘土不宜栽培。若種在耕地內就需與其他作物間作。

天冬塊根入土較深,在前作收穫後,進行深翻土,並開好四周排水溝,在栽種時,再整細整平,不必造畦。

播種前,施足基肥,每畝可施3000~3500千克。

二、繁殖方法

有種子繁殖、分株繁殖和小塊根繁殖。目前多採用分株繁殖。

一、種子繁殖

1、采種 天冬系雌雄異株,一般雄株較多,雌株較少。栽培時,見有雌株,應增施肥料,勤加管理,使其生長健壯,獲得較多的種子。6~8月,當果實由綠色變為黃色時,即應摘下;如果過熟,則易脫落。果實採回後,堆積發酵,稍腐後放在水裡搓去果肉,選取粒大而充實的作種。可立即進行秋播。如春播,應將種子與濕沙1︰3混拌均勻,在5℃~10℃條件下保存,至來年春季取出播種。一般的貯藏條件種子壽命可在一年左右。

天門冬種子乾燥後,易喪失活力,發芽率大大降低。

2、選地播種 天冬幼苗期,最怕強烈陽光,選用苗床地,必須有天然的或人工的蔭蔽條件,或與其他高稈作物間作。播種前,深翻土地,整細整平,做成1.3米寬的高畦,畦面整細整平,秋播於8~9月種子采收後下種,春播於次年3月下種。秋播發芽率較高,但佔地時間長,管理較為費工。春播佔地時間較短,管理也較方便,如種子貯藏得好,同樣可以獲得較高的發芽率,所以常採用。

播種前,先在畦上開橫溝,溝心距17~20厘米,播幅8~10厘米,深5~8厘米,將種子勻撒溝中,粒距2~3厘米,每溝撒種子60~80粒。播後用細碎土雜肥或火灰覆蓋,上面再稍覆細土,共厚2~3厘米;或上面蓋一層薄草,以利保濕並促進出苗。如氣溫在17℃~20℃有足夠的濕度,播後18~20天即可出苗。天冬種子每千克有2萬粒左右,成苗率一般為15%~20%。每畝苗床,需用種子10~12.5千克,管理良好,每畝可得幼苗4~5萬株。幼苗經苗床培育一年後進行移植,行距30~40厘米,株距20~25厘米。一般育苗一畝可移栽9~10畝。

3、苗期管理 秋播及春播,均於春季出苗。立春後,若苗床乾燥,應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以利種子萌芽。經常拔除雜草,拔草時須注意勿將幼苗隨草拔出,或拔松幼苗根際土壤。在暴雨后土面板結時,應淺鋤一次。天冬幼苗生長緩慢,在苗期一年內,應施肥2~3次。第一次於苗高3厘米左右進行,第二、三次於夏季及初秋進行。肥料施稀薄的人畜糞水,每次每畝用1000~1500千克或尿素5~10千克。施肥前均淺鋤松土一次。培育1~2年,就可移栽。

二、分株繁殖

在採挖天冬時,除將二三年生,徑粗1.3厘米以上的大塊根摘下,加工作為藥用外,可將一年生根頭上有較多幼芽的植株,用刀分割為數株(一芽的不分),使每株有芽兩個以上和4~5個小塊根,作為繁殖栽種材料。此法常與收穫結合進行,邊收穫邊分株,不使分株苗乾燥,並應及時栽種。

三、小塊根繁殖

在冬、春收穫天冬時,摘下帶根蒂的小塊根作繁殖材料,育苗移栽。育苗時,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27厘米開橫溝,深約12~15厘米,將帶蒂小塊根斜放溝中,每隔6~10厘米放一根,蓋土與畦面齊平,要不現根蒂,保持濕潤,春栽的15~20天可長出新苗,加強中耕除草、追肥等管理,當年就長出新塊根,培育一年就可移栽。

三、移栽技術

春季播種或用塊根育苗的在當年晚秋或第二年早春進行,秋季播種或用塊根育苗的,可在第二年晚秋或第三年早春進行。分株繁殖的結合收穫進行,一般多在9、10月,但也可於春季進行。移栽前,掘起幼苗,按大小進行分類,分別栽種,以便管理。幼苗至少應有塊根4~5個,過少或無塊根的不可用。選好種苗後,每50株捆成一把,置於陰涼處待種。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深約17厘米開窩,每窩施土雜肥約1千克,栽苗1株。栽時要把塊根向四周擺勻,以免成為一束,妨礙生長。然後蓋細土壓緊,再蓋土較幼苗原來稍深2~3厘米即可。每畝可栽植約4500株。

第三節 天冬的田間管理及間作

一、中耕除草

每年進行3次,第一次在3~4月,第二次在6~7月,第三次在9~10月,中耕宜淺,入土5~7厘米,切不可過深,以免傷根。

二、追肥

天冬生長期,追施不同的肥料,產量有明顯差異。此外,追肥量、次數也應根據天冬生長和土壤的實際情況而定。

1、不同追肥對天冬植株的影響

復合肥(尿素︰磷酸二氫鉀︰氯化鉀比例為27︰29︰10)和尿素在天冬苗期追施,不僅有利萌芽出苗,而且植株生長勢旺。6~8月追施復合肥比追磷酸二氫鉀好,主要能使新塊根增殖加快,重量增加,從而總產量有所提高。

2、天冬植株每個生長發育環節,能及早追肥,這是提高產量的關鍵措施。

3、追肥量,每畝用5千克磷酸二氫鉀、氯化鉀的產量比用7.5千克的產量不低。為了節省成本,應採用5千克合理。

4、追肥次數,主要根據基肥多少、植株生長勢態而定。第一次在苗期追肥(4月下旬左右),可使苗壯、莖粗、枝茂,有利光合作用;第二次在6~8月進行追肥,促使地下新塊根加速膨大及增多。

5、合理搭配追肥種類,是人工栽培中提高天冬產量主要措施之一。

三、設立支柱

移栽當年,蔓莖尚不甚長,可以不設支柱,但在第二年以後,生長較迅速,當蔓莖長50厘米左右時,即應以小樹枝或小竹竿作為支柱,使其纏繞,以利生長。並可將相鄰支柱的頂端,每3~4根紮在一起,以防傾倒,便於管理與間作。

四、灌溉排水

一般在天冬栽後半月,如遇乾旱,則需抗旱保苗1~2次,其餘時間一般不需灌水,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

五、間作

育苗期間,可與糧食作物間種。秋播的,播種天冬後,在畦溝一側的溝邊,每隔兩行天冬,播種一窩胡豆;第二年4月,又可在畦的另一側溝邊,每隔三行天冬,播種一窩玉米。如果春播,則只在播種天冬後,在畦的一側溝邊,每隔三行天冬,播種一窩玉米。

在移栽後的第一、二年生長期間,都可間種農作物,一般冬季間種胡豆,春、夏季可間種穿心蓮或短期蔬菜。第三年一般不再間種。

第四節 病蟲害及其防治

主要病蟲害為短鬚螨。短鬚螨,又名火蜘蛛,於5、6月危害葉部。防治方法:1冬季注意清園,將枯枝落葉深埋或燒燬。2噴石硫合劑或用25%殺蟲脒水劑500~1000倍液噴霧,每週一次,連續2~3次。

第五節 影響天冬產量的主要因素

天冬在四川省主產內江,當地栽培習用株距小、行距大,兩年或三年收穫。這種方法產量低,畝產徘徊在100~150千克。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藥物種植研究所張萃蓉等經反覆試驗,以下幾個因素對提高天冬產量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1.種植密度

栽培方法及施肥次數均與內江產區相同,栽「丁」字形,於3月、5月及7月各施人糞尿一次,11月施土雜肥一次,施肥結合中耕除草。試驗區不設支柱。點面結合進行觀察,定株定期測生長量,試驗三年收穫。

試驗結果表明,以株行距66厘米×66厘米,每畝栽1500株產量最高,比對照增產一倍多。

試驗證明採用株行距相等的正方形栽培天冬,優於習用的株距小行距大的長方形栽培。天冬根系,其紡錘狀塊根層層緊密排列,聚成近似球形的一坨,故栽於株行距相等的66厘米×66厘米的正方形中,營養面積適當,周圍塊根均能吸收較充足的養料,個體發育良好,又有相當數量的群體,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即這一密度系天冬進行生長所需的較佳同化面積(枝葉)和吸收面積(根系),故產量高。

2.收穫年限

產區栽培天冬,一般2或3年收穫。為探索最佳的采收年限,進行了不同年生產量調查,共設三個處理:1栽培2年;2栽培3年;3栽培4年。順序排列,重複3次,株行距均為50厘米×50厘米,小區面積、栽種方法、管理措施及試驗地情況均與種植密度試驗相同。

試驗結果表明,3年生比2年生每畝增產262.3千克,增產2.77倍;4年生比3年生增產388.3千克,增產94.54%;比2年生增產650.2千克,增產5倍多。栽種2年收穫是產區天冬低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天冬栽2年收穫,其分生塊根數量少,平均每株142.2個,且幼嫩,含水量高,折干率最低;同時一般多年生藥材,其有效成分的含量高低,常與栽培時間的長短成正相關。因此,認為天冬栽培收穫年限以4年為宜。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