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姜莖基腐病的發生與防治

黃姜也叫火籐根,為多年生草質纏繞籐本植物,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甾體激素藥源植物。安康市地處適生區中心地帶,具有栽植黃姜的最佳生態條件。隨著人工栽培面積擴大,時間增長,加之氣候異常,田間管理粗放,黃姜病害逐年加重,常造成莖基部腐爛而導致全株乾枯死亡,一般病田率31.7%,病株率9.7%,最高病田率49.22%、病株率14.8%,已成為影響黃姜生產的一大障礙。

一、症狀

黃姜莖基腐病主要為害黃姜根狀莖幼芽和莖蔓基部。發病期,靠地表面莖稈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浸狀斑,逐漸擴大,開始地上部葉片發黃,後期病斑環莖基一周,致莖基部組織逐漸腐爛、崩解。由於水分養分運輸受阻,地上部主莖由上而下乾枯死亡,葉片發黑脫落,呈現枯萎狀,濕度大時扒開土壤,在病部和土壤中可見白色棉絮狀物,即病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嚴重時30天開始死株,危害極大。

二、病原菌

此病為尖孢鐮刀菌侵染所致,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在石竹葉培養基上,菌絲茂盛,菌絲反面五色,絮狀,分生孢子鐮刀形和卵圓形,兩端尖,具3-4個隔膜,大小4-7x2.5-4(um)。病菌生長發育的溫度為12-32℃,最適溫度為20-25℃,通常6-7月份高溫高濕時發病最重。

三、傳播途徑

病菌以菌絲體潛伏在病薯及病殘體上越冬,或以菌絲體及厚垣孢子在土壤內越冬。條件適宜即可發病。在我市一般5月開始發生,6月發病高峰,收穫後帶有病菌的種薯,仍可繼續發病一直延續到翌年3月下種。

四、發病條件

高溫多雨,地勢低窪,排水不良,施氮過多,通風不暢,濕氣遲滯,土壤偏酸均有利於發病。

1、溫濕度:高溫高濕有利於黃姜莖基腐病的發生,適宜發病溫度在20-25℃,溫度過低過高不利病菌發生。

2、光照:黃姜屬喜光耐旱植物,蔭蔽載培,通風透光不良的田塊易發生病害。據調查,平地栽培和未搭架的發病分別為13.15%和15.61%,高畦壟作、搭架栽培的發病分別為5.21%和3.84%,甚至不發病。

3、土壤:黃姜生長忌田間漬水的土壤,黃泥壤土、粘性重的土壤發病重。沙壤土病株率7.67%,粘土病株率為14.67%。宜選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疏鬆,富含有機質沙壤土,土壤pH以6-7為宜,磷鉀能有效地促進黃姜植物生長,提高抗病性。

4、茬口:病菌能在土壤中長期存活,重茬連作地塊田間菌源量累積,發病較重。

五、綜合防治技術

針對黃姜莖基腐病的發生特點,採取以農業技術措施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原則。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合理施肥,輪作倒茬,高畦壟作,搭架栽培輔之以藥劑防治,使黃姜莖基腐病得到有效控制。

1、選用無病蟲、無霉爛種薯,防治病蟲傳播,保證苗全苗壯。播種時,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浸種或每100kg種子用50%多菌靈200g,加水100kg,浸種4-5分鐘,晾乾後待播。

2、土壤消毒處理。在病害發生嚴重地塊,整地時,每畝選用70%托布津、50%多菌靈、50%敵克松或福美雙1-1.5kg拌細土30kg撒施土中,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消毒,可預防土傳病害。

3、合理輪作倒茬。採用與禾本科作物2年以上輪作倒茬,防災避害。

4、施用腐熟農家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重施磷鉀肥,巧施硼鋅肥,增強植株抗病力。一般畝施農家肥1500-2000kg、磷肥50kg、鉀肥25kg或黃姜專用肥75-100kg,以基肥為主。

5、壟作搭架栽培,改善土壤通氣性,促進地下莖生長。按1m寬做壟,壟高20cm,當苗高30cm以後,按每平方米4根竹竿搭成「人」字架,促進通風、透光和濕氣流動,促進葉片光合作用,防病控害。

6、及時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選用40%福星乳油80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50%多菌靈、50%托布津和86.2%銅大師500-800倍液,在發病部位灌根,每株灌50-100ml,每隔10天灌1次,連續2次即可。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