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的特徵、習性及栽培

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別名野豬苓、豬屎苓、雞屎苓。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無隔擔子菌亞綱、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屬。豬苓含有豬苓多糖和麥角甾醇等。以菌核入藥。有利水、滲濕等作用,近年發現其對乙型肝炎有一定療效。自古以來豬苓都靠採挖野生供藥用,由於自然資源少,藥用量增大,故供求矛盾日趨突出。近年山西、陝西、甘肅等省野生變家種獲得成功。

一、形態特徵

豬苓菌核生於地下,呈長形塊狀,或不規則球形,稍扁,有的分枝成姜狀。表面灰黑色,凹凸不平,有皺紋或瘤狀突起。乾燥後堅而不實,斷面呈白色或淡褐色,半木質化、質輕、略帶彈性。子實體從地下菌核生出,菌柄呈多次分枝,每枝頂端有一傘狀或漏斗狀肉質菌蓋,直徑1-4厘米,中央呈臍狀,表面近白色至淡褐色,邊緣薄而銳,且常常內卷,俗稱「千層蘑菇」、「豬苓花」。菌肉薄、白色,為孔狀菌,孢子卵圓形,光滑,成熟時由菌蓋下面孔中彈出。子實體大小不等,大者直徑達39厘米,高37厘米,有小菌蓋l000多個,小者直徑1.6厘米,高2.3厘米,單耳狀,其大小與地下的菌核大小無關。

二、生長習性

一、生長與發育

1、豬苓生長發育與蜜環菌的關係 1954年川村清一在研究中發現,在豬苓的菌核中有密環菌菌絲的侵入。

2、豬苓菌核的生長發育 從豬苓菌核體上萌發的新苓,最初為白色毛點,以手觸摸極易脫落,l個菌核上有這樣的毛點40餘個,隨毛點的不斷長大變厚,相近的白點匯聚在一起時,逐步形成白毛菌核。在一個生長期內最大者可達18厘米3,多為7厘米3 左右。新生苓僅佔總穴數的15.7%,從重量來看,新苓占母苓總重的1.8%,由此可見,野生豬苓的繁殖能力是很低的。

豬苓的菌核,外觀可分為深褐、灰黃、潔白三種顏色,習慣性為黑苓、灰苓、白苓。一般認為黑苓是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老警,灰苓是二年生的,白苓是當年新生苓。菌核的顏色只能作為鑒定豬苓生長年限的參考,而不能作為惟一的依據。

二、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地形地勢 野生豬苓多分佈在海拔1000-2200米的次生林中。而雲南省的點蒼山,海拔2700-3400米的高山谷地,也有分佈,認為與當地受孟加拉海洋性氣候影響有關。各地條件不同,坡向分佈也有差異,一般東南及西南坡向分佈較多,坡度在20-60度山坡均有分佈。

2、植被 豬苓主要生於林下樹根周圍,常見樹種有柞、樺、槭、櫞、榆、楊、柳、楓、女貞子等闊葉樹,或針闊混交林,灌木林及竹林內,以次生林為最多。

3、土壤 在山林中腐殖質土層、黃土層或砂壤土層中,均有豬苓生長,但以疏鬆的腐殖土層中,生長豬苓為多,ph4.2-6.6。土壤肥沃,菌核大,分叉少,稱豬屎苓;土質瘠薄,結苓小,分叉多,甚至呈餅狀,稱雞屎苓。同一窩中豬屎苓分佈在下層,雞屎苓分佈在上層。

4、溫度 豬苓對溫度的要求比較嚴格。陝西漢中地區,地下5厘米處的地溫在8-9℃時開始生長,平均地溫在12℃左右時新苓已經增大,月平均地溫14-20℃時新苓萌發最多,增長最快。22-25℃時,形成子實體,進入短期夏眠。秋末冬初,當地下5厘米處,溫度降至8℃以下時,則進入冬眠期。

5、水分 豬苓對水分需求較少,土壤含水量在30-50℃時,適於豬苓生長。

三、栽培技術

豬苓的栽培方法較多,但目前採用固定菌床栽培與活動菌材伴栽,這兩種方法較好,接菌率高,春栽當年即可生長新苓。

一、培養菌材與菌床

1、培養菌枝 選直徑1-2厘米的闊葉樹枝條,或砍菌材時砍下的枝條用來培育菌技。一年四季都可培養,但以3-8月份為好。北方地區應在4月中旬至6月初進行。南方氣溫高,在3月下旬至5月開始培育。先將樹枝削去細枝、樹葉,斜砍成7-10厘米小段。然後將樹枝浸泡在0.25%硝酸按溶液中10分鐘,以便有利於密環菌生長。挖30厘米深、60厘米見方的坑,先在坑底平鋪1層薄樹葉,然後擺放2層樹枝,覆蓋1層薄腐殖上(以蓋嚴樹枝為準)。採挖野生密環菌索,或選無雜菌污染已培養好的菌枝或菌材用作菌種,擺在樹枝上,覆土後在菌種上再擺2層樹枝,用同法培養6-7層,最後覆土6-10厘米,並覆1層樹葉保濕。大約需培養40天。

2、培養菌材及菌床 一般闊葉樹都可用來培養密環菌,但以木質堅實的殼斗科植物最好,如槲櫟、板栗、栓皮櫪等樹種。選擇直徑5-10厘米的樹幹,鋸成40-60厘米長的樹棒,在樹棒上每隔3-5厘米砍一魚鱗口,砍透樹皮到木質部。

培養菌材:挖坑深50-60厘米,大小以培養菌材數量而定,一般以100-200根樹棒為宜。底鋪1層樹葉,平擺樹棒1層,兩根樹棒間加入菌枝2-3根,用土填好空隙,用此法擺放4-5層,頂上覆土10厘米厚。

培養菌床:一般在6-8月培養菌床,挖深30厘米、長寬各60厘米的坑,坑底光鋪1層薄樹葉,擺新鮮木材3-5根,棒間放菌枝2-3段,蓋1層薄沙土,如法培養上層,穴不宜過大,每穴5-10根菌株為宜,然後蓋土10厘米。

二、選種 栽培豬苓用菌核作種,以灰褐色、壓有彈性,斷面菌絲色白、嫩的鮮苓作種,白薯栽後腐爛,不能作種,黑苓生殖能力差也不宜作種。

三、栽培時間 可在封凍前或經年初春解凍後4-5月份栽培。

四、栽培方法

1、菌材伴栽 挖邊長50厘米、深40厘米的穴,穴後鋪1層樹葉,放入3根已培養好的菌材,材間間隔2-3厘米,將作種菌核放在菌材之間密環菌旺盛的地方,用樹葉填滿菌材間空隙,依法擺放土層,再蓋1層樹葉,上面覆土10厘米。

2、固定菌材栽培 栽培時挖開已培養好的菌床,取出上層菌棒、下層菌材不動,在材間接入菌核後,用樹葉填滿材間空隙,用菌材伴栽法栽上層,覆土10厘米。

四、采收加工

栽培後第三、四年秋季收穫,挖出栽培穴中全部菌材和菌核,選灰褐色、核體鬆軟的菌核,留作種苓。色黑變硬的老核,應除去泥沙,曬乾入藥。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