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豆蔻種植技術

一、生態習性

草豆蔻生長於山坡草叢、疏林、林緣或林下山溝、河邊濕潤處。喜溫暖濕潤,半蔭蔽環境,當氣溫低於0℃時,葉片受凍害。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疏林下土層深厚、疏鬆、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為佳。

溫度 草豆蔻喜溫暖氣候而耐輕霜。以年平均氣溫18℃~20℃為適溫,但溫度<1℃時,不出現凍害現象。種子發芽溫度,要求在18℃左右,當月平均溫度下降到15℃時,種子停止發芽。在四川栽培區南溪縣年平均氣溫181℃,最低氣溫-18℃,生長良好。

光照 草豆蔻是一種陰性植物,不耐強烈日光直射,喜有樹木庇蔭的環境,但蔭蔽度不宜過大,一般應控制在40%~60%。四川南溪年日照達到1155.2小時。

水分 喜濕潤,怕乾旱。開花季節如雨量適中,則結果多,保果率高。若雨量過多,會造成爛花不結果;若開花季節遇上天旱,花多數乾枯而不能座果。四川栽培區年降雨量111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2%。

土壤 野生的草豆蔻常見於山坡草叢、灌木林緣或林下山溝濕潤處。喜腐殖質豐富,質地疏鬆的微酸性沃土。栽培區多利用田邊山坎、山溝荒隙地種植。

二、栽培技術

一、選地與整地

選擇林下或有樹木遮蔽,具有一定蔭蔽度的山谷溪邊,氣候溫暖濕潤,雨季長,雨量充沛,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的地方進行種植。冬季砍除雜草,調整蔭蔽度至40%~50%,深翻土壤20~30厘米,曬土後,每畝施下廄肥2000千克作基肥,整地作畦,一般畦寬1.3~1.5米,畦高15~20厘米,四周開溝,溝深10~15厘米。碎土待植。

二、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在整好的地塊上,於夏季6~7月或秋季9~10月進行條播育苗。將蒴果在變黃成熟時摘下,於室內堆放5~7天,剝出種子進行條播,要求間距為10~15厘米,播後覆土2~3厘米,並蓋上稻草等遮蔭,同時澆水保濕。播種後25天左右可出苗,出苗後揭去蓋草,並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促進幼苗生長。於翌年春季2~3月,按株行距60厘米×60厘米或50厘米×60厘米開穴定植。

2、分株繁殖法

在春季2~3月,將母株挖掘出來,選擇1~2年生健壯完好未結果實的分櫱株,隨即種植於大田內。種植穴的株行距為50厘米×60厘米。

三、田間管理

1.防旱遮蔭

豆蔻性喜濕而忌旱,根系較淺,要保持土壤濕潤,遇少雨乾旱季節,應及時澆水,特別是花期果期,更要注意保持土壤具有充足的水分。全光照對植株生長不利,如光照太強,或在植株周圍或畦間種植高桿作物適當遮蔭,使其蔭蔽度常保持在40%左右。

2、中耕除草

在草豆蔻生長苗期未開花前,要除草5~6次,開花結果後除草3~4次。收穫後,當老苗逐漸變黃枯萎時,應定期將枯株、枯死葉片剪除,清理乾淨,特別是冬季更要注意清潔田園,保持地塊土壤乾淨整潔,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3、追肥培土

栽後15天,每畝薄施人畜糞尿1500~2000千克。開花結果期間停止施用氮肥,改用促花促果的磷肥、復合肥等。為了能使植株正常生長,更好地分櫱發育,促進果實的產量和質量,應進行適當的追肥。每畝每年追施經充分腐熟的農家肥1500~2000千克2~3次,另配施磷、鉀肥2次,每年4~5月及7~8月進行,以利於開花結果。常用的化肥主要有過磷酸鈣,每畝30~40千克,復合肥每畝40~50千克。同時在夏秋季節採果後還應適當培土,以促進分枝和根系生長。

另據研究,草豆蔻自然結果率僅為開花的19.4%~33%,花叢中昆蟲活動較少,影響其授粉,可於花期的上午10時至下午4時用人工的辦法將花粉抹在雌蕊柱頭上,結果率可達25.8%~62%。但人工授粉消耗功夫大,可於開花期間放養蜜蜂,以提高自然授粉率,提高其產量。在孕穗期噴施硼(0.15%)磷肥(2%)3次,具有一定的增產效果。

4、間種

在草豆蔻種植1~2年植株間,未封行前間種矮稈藥材、糧食或蔬菜等作物。

四、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

該病危害葉片,造成葉片殘缺不全,影響植株正常生長,進而影響藥材質量和產量。防治方法:

a 冬季注意保持田園清潔,發現病葉、枯殘莖幹及時清除,集中燒燬,嚴格防止病害蔓延;

b 對已清理過的病株,用1︰1︰200的波爾多液進行噴灑防治。

2、大草蔻炭疽病

該病危害果實,在果實由青轉黃逐漸成熟時為害較嚴重。病菌主要以菌絲形式,經風雨侵染傳播。發病高峰期為每年的6、7月間和9月初。防治方法:1整地時要嚴格進行土壤消毒;2在采收果實後,及時剪去帶病組織,集中燒燬,並噴灑托布津等高效低毒農藥進行防治,杜絕傳染源;3在易發病季節,8月上旬,噴灑50%托布津1000~1200倍液進行防治;當果實出現病害時,及時噴灑50%托布津1200倍液或75%多菌靈1500倍液防治。

三、采收、加工

1、在夏秋季節,當草豆蔻果實開始由綠變黃近成熟時可進行采收。

2、在太陽下曬至八九成干,剝去果皮,取出種子團,曬至足干即成商品。每畝可產干品25~50千克。或先將果實用沸水略燙,曬至半干,再剝去種皮,取出種子團,曬乾。以燙後曬乾法為佳,直接曬乾不易乾燥,且易產生「油子」(又稱「糖子」)和「散子」。海南地區常采後煮透(2~3小時),去掉種皮後再曬乾,這樣可使種粒結實不易散開,如不經煮透直接曬乾則易散粒。也可將草豆蔻鮮果以沸水燙過曬至三四成干,剝掉外皮,再將果仁曬至全干,即成商品。

四、炮製

《雷公炮灸論》載:「凡使(草豆蔻),須用蒂,取向裡子後取皮,用茱萸同於鏊上緩炒,待茱萸微黃黑,即去茱萸取草豆蔻皮及子,杵用之。」

《藥類法象》載:「麵包煨熟,去面用。」

現在的炮製方法,一是淨制,除去雜質,除去殘殼,篩去灰屑;二是切制,使用時搗碎;三是炮炙分為炒制、姜制和鹽制。

炒制:取草豆蔻仁,置於鐵鍋內拌炒,以炒到淺黃色並有香氣逸出時為度,取出,放涼。用時搗碎。

姜制:揀去雜質與殘殼,篩去灰屑,文火炒熱,再噴灑薑汁,拌炒至干,使用時搗碎即可。草豆蔻與生薑的重量比為10︰1。

鹽制:取草豆蔻於鍋中炒,邊炒邊灑鹽水,至水干色黑時止。草豆蔻、水、食鹽的比例為200︰10︰3。

明代以前,草豆蔻多以炒、煨法炮製入藥,目前則採用去雜後搗碎入藥。研究表明,草豆蔻與搗草豆蔻僅在揮發油含量上有顯著的差異,其他如比重、折光率、比旋度等物理常數均完全一致。說明炮製對草蔻中各化學組分的含量有一定的影響。搗碎草豆蔻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其有效成分的提出量,增強療效。這也符合對傳統果實種子類藥材的炮製應「逢子必炒,見仁即搗」的道理。

五、貯藏

通常採用木箱或紙箱封裝,置陰涼乾燥處,密閉保存。

草豆蔻經100℃密閉加熱滅菌3小時後,達到衛生標準,用對照品進行比較,其薄層層析色斑、Rf值、揮發油含量、顏色變化等,均與原生藥相符。國家規定,安全儲存水分範圍為11%~14%,儲存保管定額損耗率3個月、6個月、1年及一年以上的庫房損耗分別為0.8%、1%、1.2%、1.5%。運輸定額損耗率200、201~500、501~1000、1000公里以上分別應控制在1%、1.2%、1.5%、2%。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