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習性與規範化「GAP」栽培

一、半夏的形態特徵

半夏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35cm,塊莖近球形,直徑0.5~3.0cm,基生葉1~4枚,葉出自塊莖頂端,葉柄長5~25cm,葉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徑3~8cm,偶見葉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小珠芽,直徑2~4mm。花單性,花序軸下著生雌花,無花被,有雌蕊20~70個,花柱短,雌雄同株;雄花位於花序軸上部,白色,無被,雄蕊密集成圓筒形,與雌花間隔3~7mm,其間佛焰苞合圍處有一直徑為1mm的小孔,連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狀,伸出佛焰苞,綠色或表紫色,直立,或呈「S」形彎曲。

二、半夏生長要求的生態環境

1、對溫度的要求:平均地溫在10℃左右時,半夏萌發出苗;平均氣溫達15℃~27℃時,半夏生長最茂盛。在我國部分地區,7月中旬開始,隨著梅雨季節的結束,氣溫上升,最高溫度經常超過35℃,半夏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沒有遮陰條件的半夏地上部分相繼死亡,形成夏季大倒苗。半夏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3℃~29℃。

2、對濕度的要求:半夏不耐旱,喜愛在濕度較高的土壤中生長。我們曾調查了單縣終興鎮一塊半夏高產田,平均塊莖單產達1500公斤。其品種為菏澤產「狹三葉半夏」,全年幾乎沒有明顯倒苗過程,即使在盛夏季節,生長也十分旺盛。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夏季堅持每天傍晚用井水溝灌1次,這樣既保持了土壤濕潤,又降低了土溫,一舉兩得。半夏既喜水又怕水,當土壤濕度超出一定的限度,反而生長不良,造成爛根、爛莖、倒苗死亡,塊莖產量下降。

3、對光照的要求:半夏是耐陰而不是喜陰植物,在適度遮光條件下,能生長繁茂。但是,若光照過強,半夏則難以生存。以半蔭環境為宜,珠芽數和塊莖增重可達最大值。

三、半夏的生長習性

半夏根淺,喜溫和、濕潤氣候,怕乾旱,忌高溫。夏季宜在半陰半陽中生長,畏強光;在陽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條件下,易發生倒苗。耐陰,耐寒,塊莖能自然越冬。要求土壤濕潤、肥沃、深厚,土壤含水量在20%~30%、pH值6~7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較為適宜。一般對土壤要求不嚴,除鹽鹼土、礫土、過沙、過粘以及易積水之地不宜種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鬆肥沃沙質壤土為好。 半夏一般於8℃~10℃萌動生長,13℃開始出苗,隨著溫度升高出苗加快,並出現珠芽,15℃~26℃最適宜半夏生長,30℃以上生長緩慢,超過35℃而又缺水時開始出現倒苗,秋後低於13℃以下出現枯葉。 冬播或早春種植的塊莖,當1~5cm的表土地溫達10℃~13℃時,葉柄發出,此時如遇地表氣溫又持續數天低於2℃以下,葉柄即在土中開始橫生,橫生一段並可長出一代珠芽。地、氣溫差持續時間越長,葉柄在土中橫生越長,地下珠芽長的越大。當氣溫升至10℃~13℃時,葉柄直立長出土外。 用塊莖繁殖,塊莖越大,不僅葉柄粗,珠芽結的大,而且珠芽在葉柄上著生的位置也越高;塊莖越小,葉柄細,珠芽也小,珠芽在葉柄上著生的位置越低。

四、規範化「GAP」栽培技術

1、選地 宜選濕潤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質地疏鬆、排灌良好、呈中性反應的沙質壤土種植,亦可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山地。可連作2~3年。澇窪、鹽鹼、重金屬含量高的地塊不宜種植。土壤選好後,還應對周圍的環境進行考察,1000米內沒有污染源,離交通主幹道100米以上,所用的灌溉水應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標準。

2、整地 地選好後,於10~11月間,深翻土地20cm左右,除去石礫及雜草,使其風化熟化。半夏生長期短,基肥對其有著重要的作用,結合整地,每畝施入發酵好的廄肥或堆肥2000kg,過磷酸鈣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後整細耙平,起寬1.3m的高畦,畦溝寬40cm。

3、藥劑拌種 人工栽培半夏的病蟲害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一旦發現有病蟲害發生,治療起來相當麻煩,不但影響了半夏的生長,同時容易產生農藥殘留,增加了成本。所以,播種前的種莖處理非常重要,慎選藥物和劑量及方法,切不可大意和馬虎。

4、催芽 催芽栽種並加蓋地膜不僅使半夏早出苗,增加了30餘天的生育期,而且還能保持土壤整地時的疏鬆狀態,促進根系生長,使半夏的根粗長,根系擴大,增強抗旱防倒苗能力。

5、栽種 1、栽種時間:不同地區栽種時間不盡相同,黃淮地區一般雨水至驚蟄間栽種最宜,無凍害的南方可冬季栽培,西北部地區的栽種時間可適當向後推遲。總之,適時早播並採取有效措施,可使半夏葉柄在土中橫生並長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個大,並能很快生根發芽,形成一棵新植株,並且產量高。 2、栽種方法:在整細耙平的備播畦面上開橫溝條播。把已分開大小種莖分開播種,一級種莖行株距較稀,播種較深;依次類推,四級種莖行株距較稠,種植較淺。播後,上面施一層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廄肥加人畜肥、草土灰等混拌均勻而成,最後覆土少低於地面即可。(也可採用現實新技術半機誡化播種,一次完成,可提高效率80%) 3、噴灑除草劑:由於半夏生長期間雜草較多,尤其是在苗期,往往是看不見半夏只見草,所以,半夏播種完成後,馬上噴灑半夏專用除草劑,並立即蓋上地膜,可有效防治雜草的危害,特別對禾本科雜草的防治效果達100% 4、覆蓋地膜:待噴灑除草劑後要立即蓋上地膜,所用地膜可以是普通農用地膜(厚0.014mm),也可以用高密度地膜(0.008mm)。地膜寬度視畦的寬窄而選。蓋膜三人一組,先從畦的兩埂外側各開一條8cm左右深的溝,深淺一致,一人展膜,二人同時在兩側拉緊地膜,平整後用土將膜邊壓在溝內,均勻用力,使膜平整緊貼畦埂上,用土壓實。

6、田間管理 1、揭掉地膜:半夏出苗後,待苗高2~3cm時,應及時「破膜放苗」,或苗出齊後揭去地膜,以防膜內溫度過高,烤傷小苗。 2、中耕松土: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長期間要經常松土除草,避免草荒。同時,中耕還可破除土壤板結,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對半夏的生長非常有利。一般中耕深度不要超過5cm,避免傷根。 3、摘除花蕾:為了使養分集中於地下塊莖,促進塊莖的生長,有利增產,除留種外,應把抽出的花蕾分批摘除。 4、水肥管理:半夏喜濕怕旱,無論採用直播或套種,在播種前都應澆一次透水,以利出苗。出苗前後不宜再澆,以免降低地溫。立夏前後,天氣漸熱,半夏生長加快,乾旱無雨時,可根據墒情適當澆水。澆後及時松土。夏至前後,氣溫逐漸升高,乾旱時可7~10天澆水一次。處暑後,氣溫漸低,應逐漸減少澆水量。經常保持栽培環境陰涼而又濕潤,可延長半夏生長期,減少倒苗,有利光合作用,多積累干物質。因此,加強水肥管理,是半夏增產的關鍵。除施足基肥外,生長期追肥4次。第一次於4月上旬齊苗後,每畝施入1︰3的人畜糞水1000kg;第二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每畝施用人畜糞水2000kg;第三次於8月倒苗後,當子半夏露出新芽,母半夏脫殼重新長出新根時,用1︰10的糞水潑澆,每半月一次,至秋後逐漸出苗;第四次於9月上旬,半夏全苗齊苗時,每畝施入腐熟餅肥25kg,過磷酸鈣20kg,尿素10kg。經常潑澆稀薄人畜糞水,有利保持土壤濕潤,促進半夏生長,起到增產的作用。若遇久晴不雨,應及時灌水,若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避免因田間積水,造成塊莖腐爛。 5、培土:珠芽在土中才能生根發芽,在6~8月間,有成熟的珠芽和種子陸續落於地上,此時要進行培土,從畦溝取細土均勻地撒在畦面上,厚約1~2cm。追肥培土後無雨,應及時澆水。一般應在芒種至小暑時培土二次,使萌發新株。二次培土後行間即成小溝,應經常松土保墒。半夏生長中後期,每10天根外噴施一次0.2%磷酸二氫鉀或三十烷醇,有一定的增產效果。

7、刨收加工 1、適時刨收:半夏的收穫時間對產量和產品質量影響極大。適時刨收,加工易脫皮、干的快、商品色白粉性足、折干率高。刨收過早,粉性不足,影響產量。刨收過晚不僅難脫皮、曬乾慢,而且塊莖內澱粉已分解,加工的商品粉性差、色不白,易產生「僵子」(角質化)質量差,產量更低。倒苗後再刨收,費工三倍還多。根據山東菏澤市潤康中藥材研究所多年人工栽培半夏研究結果表明,半夏的最佳刨收期應在秋天溫度降低於13度以下,葉子開始變黃綠時刨收為宜;黃淮地區氣溫13度正為「秋分」前後;長江流域要根據氣溫差別適當向後推遲;東北各地氣溫偏低,要適當提前刨收。 2、刨收方法:在收穫時,如土壤濕度過大,可把塊莖和土壤一齊先刨鬆一下,讓其較快的蒸發出土壤中水分,使土壤盡快變干,以便於收刨。刨收時,從畦一頭順行用爪釣或鐵鎬將半夏整棵帶葉翻在一邊,細心地揀出塊莖。倒苗後的植株掉落在地上的珠芽應刨收前揀出。刨收後地中遺留的枯葉和殘枝應檢出燒掉,以減輕明年病蟲害的發生。 3、加工技術:(1)發酵:將收穫的鮮半夏塊莖堆放室內,厚度50厘米,堆放15—20天,檢查發現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輕搓外皮易掉,既可。(2)去皮:將發酵後的半夏塊莖用篩分出大、中、小三級。數量少的可採用人工去皮,其方法是,將半夏塊莖分別裝入編織袋或其他容器內,水洗後,腳穿膠靴踏踩或用手來回反覆推搓10分鐘,倒在篩子裡用水漂去碎皮,未去淨皮的揀出來再搓,直至全部去淨為止。如果較大的塊莖去皮後,底部(俗稱「後腚門」)仍有一小圓塊透明的「繭子」時,量少可用手剝去,量多再裝袋搓掉,直至半夏塊莖全部呈純白色為止。面積較大的半夏基地,可採用機械脫皮。(3)乾燥:脫皮後的半夏需要馬上晾曬,在陽光下暴曬最好,並不斷翻動,晚上收回平攤於室內晾乾,次日再取出曬至全干,既成商品。如半夏數量較大,最好建有烘房,隨脫皮,隨烘乾,不受天氣影響,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質量較好。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