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紫紋羽病的發生及防治

太子參紫紋羽病是太子參的常見病害之一,又稱霉根、泥龍、爛蒲頭等。病菌從太子參嫩根系侵入,後擴展到較粗的支根及主根上。病根初為黃褐色,後變黑褐色,嚴重時皮層腐爛變黑,在被害根表面可見紫褐色絲縷狀菌絲,菌絲糾結成根狀菌索,菌索縱橫交錯呈網狀,索內菌絲呈H狀連結,根部佈滿菌素,後期根莖基部及附近地面形成一層紫紅色絨狀菌膜。根莖染病,葉面生長緩慢,細小,葉色發黃,下部葉提早脫落,葉梢先端或細小枝枯死,最後整株死亡。

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素和菌核在病根和土壤中越冬或越夏。主要借病根接觸、水流、農具傳播,很少由擔孢子飛散傳播。帶病參苗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病菌大多分佈在土壤5—25cm範圍內。屬好氣菌。生育溫限8—35℃,適溫27℃。太子參田發病時,先出現中心病株後,向四周擴散。如水源遭受病菌污染,則可致全片發病。土壤積水或酸性、砂礫土質的土地易發病。連作地或作水稻田、馬鈴薯等易感病作物發病重。該菌可侵染48科113種植物。

防治方法

採取加強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環境條件,保證太子參健康生長,降低病原物的數量,適時用藥等綜合防治措施,控制住病害。及時清除太子參周圍雜草、樹根,減少病菌來源。刮去病株腐爛變色的組織,切除腐朽的根並銷毀。

栽培管理

對發生紫紋羽周圍帶菌的土壤,一方面徹底清除土壤中的殘根、爛根、爛皮等帶病殘體,另一方面對土壤進行翻曬、晾曬。條件允許,最好換土;增施有機肥,保證太子參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摻沙改粘,挖溝排水,改善土壤的通氣、排水能力,破壞病菌的適生環境;對覆土過厚而影響太子參根系呼吸的情況,要適當剷除表土;加強其他病蟲害的防治,增加其通風透光,增加太子參的多樣性,建立一個相對平衡的生態系,從而提高抗病力。

藥劑防治

藥劑預防必須要早,間隔6-7天,連續3-4次,防治效果達60%以上。在根部土壤灌注70%五氯酚鈉可濕性粉劑250-300倍,防治效果為60%;也可在病株周圍灑毒土即每平方米40%五氯硝基苯8-9克,拌12.5-15千克細土施於病株根部,防治效果68%;或在太子參病株周圍直接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原粉每株8克,防治效果達62%。控制重病區,抑制病害發生。

嚴重病株(一般指1/2以上死亡的植株),及時挖除並集中燒燬,周圍土壤用50%代森銨水劑100-150倍或40%五氯硝莖苯粉劑50-100倍毒土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800-1000倍,或用石灰粉消毒,防治效果60%。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