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炮製與臨床療效

1.炮製是中醫臨床用藥的特點

中藥多源於自然界的植物、動物、礦物,藥用部位含有一定的藥物成分,但也常帶有一些非藥用部分,而影響療效,並且不同藥用部位藥效有異。而原藥材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可能出現一些不良反應,這就需要通過炮製,調整藥性,增利除弊,以滿足臨床治療要求。所以中醫臨床配方用藥都是用炮製後的飲片。由於中藥成分複雜,常常是一藥多效,而中醫治病往往不是要利用藥物的所有作用,而是根據病情有所選擇,因此,需要通過炮製對原有性效予以取捨,權衡損益,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減弱,某些不利於治療的作用消失,力求符合疾病的治療需求。疾病的發生有多種原因,病情的發展變化多端,症候的表現不一,臟腑的屬性、喜惡、生病病理各異,故立方遣藥及炮製品的選用都應考慮這些因素。如:女貞子既能補肝腎之陰,又能清虛熱,且藥性較平和,養陰而不膩,清熱而不損陽氣,實為滋陰補腎之良藥。但生用或制用與病情變化有關,當患者肝腎陰虧,兼有腸燥便秘者,可選用生品,既可補肝腎,又可潤腸燥,二者兼顧,且用量宜大;當便秘已去,肝腎陰虧之象尚未完全消除時,除調整處方外,女貞子則宜制用,增強其補肝腎之力,避免過用生品又引起滑腸。由此可知,中藥必須經過炮製,才能適應中醫辨證施治、靈活用藥的要求,所以炮製是中醫運用中藥的一大特色。

2.炮製直接影響臨床療效中

藥炮製是中醫長期臨床用藥經驗的總結。炮製方法的確定應以臨床需求為主要依據。炮製工藝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

(1)中藥淨制與療效中

藥淨制的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但對藥效的影響很大。因此,中藥在用於臨床之前,基本上都要經過淨制處理,方能入藥。從古至今,醫藥學家對中藥的淨制都非常重視。中藥亦要求以淨制後的「淨藥材」入藥,《中國藥典》炮製通則把淨制列為三大炮製方法之一。

(2)軟化、切制與臨床療效中

藥切制之前,需經過泡潤等軟化處理,使軟硬適度,便於切制。然而,控制水處理的時間和吸水量很重要,若泡浸時間過長,吸水量過多,則藥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療效,並給飲片的乾燥帶來困難。利用蒸氣軟化藥材,應控制溫度和時間,以免有效成分被破壞。

切制時,飲片不均勻,厚薄、長短、粒度相差太大,在煎煮過程中就會出現藥用成分溶出不一。若需進一步加熱炮製,還會出現受熱不均,生熟不一,藥效有異的情況。如:調和營衛的桂枝湯,方中桂枝以氣勝,白芍以味勝。若白芍切厚片,則煎煮時間不易控制。煎煮時間短,雖能全桂枝之氣,卻失白芍之味;若煎煮時間長,雖能取白芍之味,卻失桂枝之氣。方中桂枝、白芍均為主藥,切均薄片,煎煮適當時間,即可達到氣味共存的目的。飲片的乾燥亦很重要,切制後的飲片因含水量高,若不及時乾燥,就會發霉變質。乾燥方法和乾燥溫度不當,也會造成有效成分損失,特別是含揮發性成分或對日光敏感的成分,若採用高溫乾燥或曝曬,療效會明顯降低。

(3)乾熱炮製與臨床療效干

熱炮製,主要是用火加熱。既是最早的炮製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對藥效有明顯的影響。乾熱炮製的各種方法中以炒制和鍛制應用最廣泛。藥物炒制,其方法簡便,但在提高療效,抑制偏性,減少毒副作用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許多中藥炒制後,可產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氣,收到啟脾開胃的作用,如炒谷芽、炒麥芽、炒扁豆等。中藥經炒制處理後,能從不同途徑調整藥物的功用,滿足臨床不同的用藥要求。鍛製法常用於處理礦物藥、動物甲殼及化石類藥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藥。此外,煨制、干餾等法對療效也有明顯影響。尤其是煨制後,藥效常有明顯的變化,干餾法則常用於製造新藥。如木香生品行氣止痛作用明顯,煨木香則專於實腸止瀉。

(4)濕熱炮製與臨床療效濕

熱炮製為水火共製的一類炮製方法。常用的有蒸法、煮法、煽法。此外,還有提淨法。部分複製藥物仍離不開蒸、煮的方法。蒸法和煮法在古代文獻中記載較多,用得非常普遍。清代《醫方集解》云:「半夏用醋煮者,醋能開胃散水,斂熱解毒也,使暑氣濕氣俱從小便下降。」清代《本草新編》有「寒水制硫黃,非制其熱,制其毒也。去毒則硫黃性純,但有功而無過,可用之而得宜也」的記載。濕熱法炮製藥物,其特點是加熱溫度比較恆定,受熱較均勻,因此較易控制火候,加熱時間可根據需要靈活掌握。煮法和煽法水量也很重要。若上述條件掌握不好,往往造成藥物火候「不及」或「太過」,影響療效。火候不及,達不到熟用目的;火候太過,則會降低療效或喪失療效。如何首烏,蒸制時間太短,服後可出現便溏或腹瀉,甚至有輕微腹痛現象。桑螵蛸、天麻蒸的時間過長,則會「上水」,不但難乾燥,且會降低療效。川烏煮制時間太短,則達不到去毒效果;水量應適中,若水過少,則水煮中後還砂到火候要求,水過多則損失藥效。

(5)輔料(包括藥汁)制與臨床療效用

輔料製藥起源甚早,春秋戰國時期的《五十二病方》就有酒醋潰的記載。以後輔料種類逐漸增多,較系統地闡述輔料作用的首推明代陳嘉謨的《本草蒙筌》。但以明、清時期資料較多。明代《證治準繩》在論述黃柏的炮製作用時指出:「生用則降實火,熟用酒制則治上,鹽制則治下,蜜制則治中而不傷。」這說明用不同輔料炮製後其適應症、作用部位以及副作用都會發生變化。中藥加入輔料用不同的方法炮製,可借助輔料發揮協同、調節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損益,盡量符合臨床治療的要求。

3.炮製與藥性的關係中

藥通過炮製,其性味、升降浮沉、歸經、毒性等都可能發生一定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常常異致功效、用途發生相應的改變,運用於臨床所產生的效應也不一樣。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