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補名稱的由來

骨碎補,具有續傷止痛、強骨補腎之功效。關於它的由來,有兩個有趣版本,有的說是猴子送來的靈藥,還有的說是唐明皇因其具有續骨止痛功效,便取名為骨碎補

骨碎補又名肉碎補、石巖姜、猴姜、毛薑、申姜、爬巖姜、巖連姜等,本品為水龍骨科植物槲蕨的乾燥根莖。其味苦,性溫;歸腎、肝經。具有補腎強骨,續傷止痛之功效。用於腎虛腰痛,耳鳴耳聾,牙齒鬆動,跌扑閃挫,筋骨折傷;外治斑禿,白癜風等病症。

相傳,唐明皇李隆基一次上山圍獵,突然從草叢中竄出一隻兇猛的金錢豹,嚇得皇帝最寵愛的一位妃子從馬上摔了下來,右前臂尺、橈骨開放性骨折,血流如注。恰逢御醫不在身旁,皇帝急得手忙腳亂。

此時,一名衛士從巖上採來一種草藥,把骨折處固定後,將草藥搗爛敷在傷口上,很快傷處便血止痛減。時過不久,斷骨再續,傷口完整如初。唐明皇龍顏大悅,即問衛士此藥叫什麼草,衛士說,只知其藥用,不知其名字,唐明皇即賜這種草藥名為「骨碎補」。而據《本草綱目》證實,確有此事,寫有「開元皇帝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名此名」。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