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中醫助抗戰

近代以來,中醫中藥隨著華僑走向海外,在各地華僑聚居區行醫售藥,漸已形成相當的規模。1931年中央國醫館成立後,海外中醫藥界心懷祖國,積極申請成立分館,先後有駐美(國)分館、菲律賓分館、北婆羅洲分館、泰國分館、荷屬巴達維亞國醫分館等成立。在抗戰中他們並未中斷與國內聯繫,並且想方設法支持抗戰。

捐資購債支前線

1939年國醫節之際,中央國醫館發起「提倡中醫藥界各貢一日所得以盡綿薄」的活動,得到海外中醫們的支持。駐美分館分兩批轉來18000元和1100元,委託駐美分館轉達的還有美國永安堂10000元,林達生醫師1000元,劉展伯醫師200元……一日診病或賣藥所得雖不多,但愛國之情盡現。這些款項由中央國醫館購藥送交有關部門轉送前線。

在印尼泗水,當地中醫藥界在1937年成立中央國醫館駐荷屬泗水支館,也叫泗水中醫公會。抗戰爆發後,該會立即成立了「臨時募集救災藥品委員會」,呼籲「不論同僑外僑,一致同情,竭力助賑救此痛苦之傷兵、無告之災民」(《本會募集救災藥品宣言》)。公會組織募捐隊到處宣傳,開展夜市募捐等,籌集到不少善款。公會又認為「戰場急用,須良好藥品,而有靈效輕便攜帶者為適宜」,公會主席林庭槐是福建漳州人,認為福建傳統良藥片仔黃是「確實能止疼去毒之唯一特效藥」,於是捐出配方,採購原料,親自指導出產了1500包片仔黃,連同其它藥品,經香港轉寄給中央國醫館以支持前線。

境外中醫藥界還積極購買抗戰公債,以香港中藥聯商會為例,該會總結:「及至戰時我國抗戰軍興……於是本會同人響應購買公債,以助軍需,將九八一成積存之款,及買入貨物找數每百元附加壹毫,由南北行代收彙集同為購買公債之用,而且將本會原購置在西營盤之會所賣去,得款萬餘元,悉購公債,數年之間共七八萬之多。」(馮泮垣等《滄桑話本會》)

境外中醫藥界人士的捐助中,最著名的當屬「萬金油大王」胡文虎。胡文虎出身中醫家庭,原為緬甸華僑,後赴新加坡。他將家傳中草藥方與現代製藥工藝結合,研製出萬金油行銷甚廣,他的企業永安堂發展成為集團式的跨國企業。抗戰爆發,胡文虎即位列國民政府救國公債勸募委員會總會常委之一,多次認購公債,又多次捐款協助建立殘廢軍人療養院及陣亡將士遺孤教養院等。據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統計,在整個抗日籌賑中,胡文虎是華僑中公認的捐資獻物最多者,後來獲國民政府財政部特授一等金質獎章,軍政部亦頒給海陸空軍一等褒獎獎狀。

歸國救護助醫藥

抗戰爆發,由於國內西醫缺乏,國民政府曾號召各地華僑學醫者回國效力,不少地區華僑組織了華僑救護隊回國出力,大多由西醫組成。而暹羅(今泰國)華僑救護隊則分為西醫團和中醫救傷隊,發揚了中醫救傷特色。

香港中華國醫學會也組織了國醫救護隊,派弘守仁、許耀等隊員50多人回廣東服務,「全部編製及訓練裝備,完全採用新式,治療方法及所用藥品,則純用傳統中醫中藥」,經費、藥品來自該會會員及各大藥行藥商的捐助。救護隊「在粵服務年餘,獲得顯著成績,在日軍飛機瘋狂轟炸下工作,不避危險,夜以繼日,鬥志昂揚」(謝永光《香港抗日風雲錄》),後來廣州淪陷同,才撤回香港。

香港中醫還響應中央國醫館號召積極獻方。傷科名醫梁永亨說:「中國自抗戰軍興,海道被封鎖,外來藥物無法供應,以至前線軍人一受創傷,便爾死亡枕藉。其時有人獻議使用中藥,初時當軸嘗未敢置信,及後得某有力者保證,始獲准試用雲南白藥及其他驗方,一經試用,大生奇效,政府始知民間固多妙藥可用者,於是通告全國各省國醫分館,搜集民間驗方及藥品,以備急用。」(梁永亨《四十年來療傷見聞錄》)梁氏為此專門編寫《國醫戰地手冊》,通過廣東國醫分館上交。梁氏在抗戰之初曾向國內捐獻傷藥,「果生奇效」,後來國內還多次來函索取,可惜其個人能力有限,不能大量供應。

有的華僑中醫更是在戰時回國效力,做出了更多的貢獻。例如越南華僑梁金生,1938年去到延安,他精通中醫藥,見延安缺醫少藥,於是建議就地取材開辦藥廠,得到陝甘寧邊區政府批准,成立了「光華」製藥廠。梁金生擔任廠長,「專為本廠職工開辦了為期45天的技術培訓班,講授醫療技術、衛生知識、搶護包紮和中草藥的採集、炮製和研究」「留守兵團政治部魏善劍曾患有肺結核,休息半年未曾恢復,由梁廠長診治服中藥11帖痊癒」(《陝甘寧邊區醫藥衛生史稿》)。1942年,梁金生還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並在會上發言,提出「不能忽視中醫,中西醫應該結合」,得到毛澤東主席的讚許。

華僑李嶧生,出生於中醫世家,1918年去泰國行醫,曾擔任暹羅中醫總會副主席。1932年淞滬抗戰時,他自製「保險散」和「止血散」,通過上海中醫總社轉送給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以支持前線。抗戰全面爆發後,李嶧生積極組織僑胞支援國內,1942年被泰國政府驅逐出境。於是他攜家來到廣西,受蔡廷鍇和李濟深之邀在桂林行醫,為抗日官兵及後方群眾治療,李濟深和蔡廷鍇分別贈他「國醫李嶧生」和「救世良醫」條幅。

國際戰線亦有功

1940年,日軍加緊了對東南亞的侵略,矛頭指向緬甸、馬來亞、新加坡等國。而英國對日本人採取綏靖政策,甚至在日本威脅下關閉了縝緬公路,影響中國後方供應。但當時英國苦於印度不合作運動,有意讓中國出面做做工作。是年蔣介石同意派考試院長戴季陶訪問印度,順訪緬甸,實際也為後來1942年蔣介石訪印做前期準備。戴季陶受命之後遲遲未成行,英國再三催促,後來答應戴季陶要求,重開了縝緬公路,戴這才動身。他先從重慶飛到緬甸仰光,不料忽然得病,幾乎無法再往前行。這時幸得一位華僑中醫出手救治,「當先生由渝飛抵仰光之時,以南地炎威,復多潮濕,因此發病,痛楚難言。適過華僑中醫林子鶴先生施診,一劑痛止,三劑病止,遂得遍歷西天,身心俱健,以此深信中國醫藥實有靈驗。」(《戴季陶(付賢)先生編年傳記》)

同為緬甸華僑的台山籍詩人黃綽卿曾有詩稱讚這位林子鶴醫生:「醫德詩句兩可敷,吟梅索句仰林逋。廿年尋問融中外,週歲燠寒感歎殊。仲景羊湯療弱質,季陶鶴化譴強圖。功同良相重來日,天下蒼生百病蘇。」並說:「戰前廿年來,余家庭疾苦均仰詢林子鶴醫士,其術新舊不相悖,盛德尤為可感。修明生前體弱,常服林醫士所告之羊肉湯,故雲。林醫士旅重慶,戰時曾為戴季陶之上賓。」(《黃綽卿詩文選》)林子鶴為戴季陶治病,使他能順利完成印緬之行,為戰時外交做出了貢獻。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