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造就了大批著名醫家

光輝燦爛的中原古代文明造就了歷代眾多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等,其中也有一大批著名醫家。

自漢武帝依從董仲舒奏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成了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而這個時期正是中醫的發展時期。儒家最根本的道德原則是孝,其最高的道德標準是仁,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儒家的人生理想,其中又以濟世利天下為最高理想。

醫者,仁術也。在古人看來,做官與行醫,為良相與做良醫,都是濟世利天下,其本質是一致的。因而掌握醫術往往被看作是每一個人,特別是儒士們的一種義務。所以張仲景在《傷寒論序》中「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究方術。」晉代皇甫謐說得更深刻:「夫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此所謂遊魂耳。若不精於醫道,雖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塗地,無以濟之。」(皇甫謐《甲乙經序》)正是基於這一點,張仲景棄高官而不做,潛心於醫學,「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寫出了不朽的《傷寒雜病論》,實現了他「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傷寒論序》)的願望。

中州自古多名醫。在這塊土地上,除了偉大的醫聖張仲景之外,還有許多傑出的醫學家。早在商代初期,就有商湯的宰相伊尹著《湯液本草》發明了湯劑。又因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傑出庖人,被中國烹飪界尊為「烹飪之聖」、「中華廚祖」。伊尹是開封縣人(一說是伊川大莘人)。早期的醫方大家,晉朝的范汪是河南許昌人,他著有《范汪方》。較早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褚氏遺書》的作者,南朝的褚澄是河南禹縣人。唐代的針灸和中藥名家甄權是河南扶溝縣人,壽103歲。唐代名醫張文仲為高宗時御醫,是治療風病專家,著《療風氣諸方》,為洛陽人。對癆病(結核病)提出獨到見解,著有《骨蒸病灸方》一卷的崔知悌是鄢陵縣人。中國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食療本草》的作者,唐代的孟詵是河南省汝州市人。北宋著名的醫方類書《太平聖惠方》的作者王懷隱是河南商丘人。宋代著名的兒科專家,編寫《小兒藥證直訣》,使錢乙學說得以傳世的閻孝忠是河南許昌人。北宋仁宗時,「校正醫書局」中整理古醫書的高手有好幾位河南人。如掌禹錫撰《嘉佑本草》為郾城人,孫兆、孫奇完成《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均為汲縣(今衛輝市)人。北宋末期的著名醫家,《雞峰備急方》(又稱《雞峰普濟方》)的作者張銳是河南鄭州人。南宋的傷寒大家,《傷寒補亡論》的作者郭壅是河南洛陽人。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的代表金代張子和是河南蘭考縣(一說民權縣)人。元代名醫滑壽祖籍是河南襄城縣人,他著有《讀素問鈔》、《難經本義》,對《內經》和《難經》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他著的《診家樞要》和《十四經發揮》分別是診斷學專著和針灸專著,均在中醫發展史上佔有光輝的一頁。著名的醫史專家,明代的李濂是河南開封人,他的《醫史》十卷,是我國首次以「醫史」命名的醫學史專著,書中為張仲景、王叔和、王冰等人補寫了傳記。清代名醫,《嵩崖尊生全書》的作者景日眕(zhěn)是河南登封縣人。清代溫病學家,《寒溫條辨》的作者楊栗山是河南夏邑縣人。清代著名的植物學家,撰寫《植物名實圖考》,而對世界醫學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吳其浚,是河南固始縣人。等等,不再一一列舉。這些著名的醫家,猶如璀璨的群星,照亮了中醫學發展的歷史道路。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