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醫邵蘭蓀醫德故事

清末民初,楊汛橋集鎮上出了一個小郎中。此人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聲譽遠播,深得人們敬仰,他就是一代江南名醫邵蘭蓀。關於邵蘭蓀的軼事,至今楊汛橋人還津津樂道。

邵蘭蓀剛出道時,用一隻小農船為四鄰八方出診,遇貧病者不收診費,有的用芋艿、蕃薯等食物替代診費,他照收不誤。二十歲左右在楊汛橋鎮上坐堂門診,他同樣免費為窮苦病人診治,還送藥物,供食宿,貼船費。

同行之間互相尊重,交流和切磋醫技,也傳為佳話。中醫徐南山是他的好朋友,在蕭山衙前裡東徐開診所。某日,邵蘭蓀病了,徐南山特來看他,正在閒談間,一位病人跑來要求複診,說病已好多了。他就請徐代為處方,徐南山就照原方抄給,可這病人連服幾帖卻不見療效,再來找邵蘭蓀,這時邵氏已精神恢復,接過原方看了以後,心中有數,立即另給處方。病人再服一劑,果然靈驗,病人特來謝恩。徐南山得此消息,也過來請教。蘭蓀先生找出他代擬的藥方,指出前後兩方藥味雖同,但劑量不符,該加的不加,該減的未減,所以沒有效果;再說其時正當秋令,氣候轉燥,桂枝等中藥性燥,宜加以潤燥之品調之,方能發揮藥物的效能,使之恰到好處。處方用藥,必須審合時令,這實在是一種實踐中得來的寶貴經驗,作為一種看家本領,醫家一般都秘不示人,而蘭蓀先生卻對同行毫無保留地真誠相告,確為一代醫界之表率。

蘭蓀先生勤奮好學,不分晝夜寒暑,刻苦研習《葉氏臨證指南》、《程氏醫學心悟》二集。更令人讚歎的是,他在夏夜讀書時為避蚊子騷擾,就將兩個酒罈注滿清水,將雙腳伸入壇內泡在水中,堅持力學不輟。由於有這種艱苦治學的精神和毅力,使之成為江南一帶的有名中醫大家。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