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陳鼎三高尚醫德

陳鼎三先師高尚的醫德更為人所稱道,他一生塵視名利,疏於家務,唯孜孜不倦地治病、讀書、育人。雖至八十高齡,猶出診奔忙,有求必應,從不計較報酬之多寡。每至貧家,往往不收診費,且常備方藥相贈。先師之子,已退休的老中醫陳鳴鏘先生,講到其父有兩認真和兩不認真;讀書看病最認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只要有空就看書,真可謂嗜書如命,直至年逾八旬,雖視力極差(1,500餘度近視),猶手不釋卷。只是臨終前兩年,因雙目失明,始無可奈何放下書本。對於診費的多少有無,對於飲食的好壞和家務事情,最不認真,從不過問。


陳先師一生,最痛恨那些只顧漁利的藥商和江湖騙子,討厭那些術士們唯以脈診是重,並以此囈人。他精於脈診,頗有造詣,但仍然堅持望、聞,問、切的程序,並特別注意問診,把切診放在最後。他常歎息不少人把切診僅理解為切脈。先師每用食指摸舌苔之燥潤澀滑,以補其望診之不足;並愛用手摸皮膚之厚薄粗細,尺膚冷熱,虛裡盛衰,按胸腹也是他常用的切診方式。他嘗打趣說;心肝脾肺腎,到處無人問;心肝脾肺賢,到處賣銀元。意在批評江湖術士欺詐病家,以及一些醫生醫療道德之不高。因此,每到一處診病,總念念不忘宣傳衛生知識,普及醫學道理。他在《中國醫學常識。自序》上寫道;須使人人皆有醫學之常識,庶幾積極可以保持人生健康,消極可以恢復病後安全。他一生為普及醫學知識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接受新鮮事物很快,如一九五二年樂山地區開始打預防針,很多群眾不接受,他帶頭注射,用行動進行宣傳,在群眾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陳先師一生非常注重醫德,認為醫德與醫術都關係到治療的質量和效果,就二者的關係而言,應當是以德統才方為良醫。他非常贊同清代名醫吳鞠通的一句話:天下萬事,莫不成於才,莫不統於德。無才固不足以成德,無德以統才,則才為跋扈之才,實足以敗,斷無可成。他認為這句話十分精闢地闡明了醫術與醫德之間的關係。每遇重危疾病,先師常引孫思邈的話: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身惜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知淒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他以此告誡學生和勉勵自己。先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一生之中很少坐堂,總以出診為主,在峨眉山、西康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陳先師有感於他所出診者多為誤治之壞證、逆證,故將臨證讀書有得,勤於著書立說,廣送同道和病家,一以醫病,二以醫醫。為此,他著有《醫學探源》一書,共六卷,取由博返約、見病知源之義。抗日戰爭時期,郭老沫若回樂山,親筆為此書署面,提扉付梓。此書又為先師授徒之課本。除此以外,還著有《中國醫學常識》、《心腹諸痛論》、《柴胡集解》等書,至今各縣中醫亦珍藏不少。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