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承淡安

承淡安(1899—1957),針灸學家和中醫教育家。畢生致力於針灸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創辦中國最早的針灸研究社、中國針灸專門學校和針灸雜誌。學生遍佈國內各省以及東南亞各國。為弘揚中醫針灸學術,發展對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

1929年,承淡安在吳縣望亭正式創辦了「中國針灸學研究社」,是近代中醫教育史上最早的針灸函授機構,公開招收全國各地的學員。通過印發教材,通函指導的方式,竭力從事針灸學的函授教育工作。「中國針灸學研究社」的函授教學,歷時兩載,在困境中苦鬥,最後終因經費窘缺而停辦。1932年10月,承淡安將「中國針灸學研究社」在無錫西水關堰橋恢復社業,函授學員遍佈海內外。1933年10月創辦了《針灸雜誌》,此乃近代中國最早的針灸學專業刊物。它辟有「論文」、「專載」、「雜著」、「問答」、「社員成績欄」和「醫訊」等專欄。在創辦針灸刊物之際,承淡安還及時開闢了教學實習場所,明智地把握了針灸學實踐性強的特點。從1934年11月起,「中國針灸學研究社」設置了實習科,來社學習的學員必須臨床實習五個月。1934年,承淡安東渡扶桑,求學於東京高等針灸學校,瞭解和考察日本針灸現狀和辦學情況。到1935年4月,研究社內的組織機構又趨完備,創設了治療、發行、編輯、閱報等輔助科室,從而使研究社名副其實地初具專業學校的規模。從日本歸來後,創辦了中國近代針灸專業學校——「中國針灸講習所」。明確規定學制,設有三月的速成班,六月的普通班和二年制的本科班。學員須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和國文水平,經考試合格方可錄取。講習所開設了內經、經穴學、針科學、灸科學、針灸治療學等系統的祖國醫學方面的課程;為謀求中西之匯通,並保證能在當時國民教育中取得合法地位,特開設解剖、生理、病理、消毒及診斷學等西醫課程。對二年制的本科生,還增設了難經、醫論、傷寒、金匱等中醫經典和經穴、點穴等專科,尚有國文、日文、體育諸課程,並實行嚴格的考試制度。到1937年2月,講習所更名為「中國針灸醫學專門學校」。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針灸醫學專門學校」也被夷為平地。承淡安於1937年冬避難西遷,途經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最後入川,在危險的旅途上,仍不忘初衷,每到一地都設有短期或臨時的針灸培訓學習班。如在湖南桃源舉辦了訓練班三個月;在成都開辦了「中國針灸講習所」和「成都國醫學校」;輾轉德陽時,又創辦了「德陽國醫講習所」。

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中國針灸學研究社」在蘇州司前街恢復社業。1954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聘任承淡安為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校長。

在此期間,編著針灸教材講義有《中國針灸學》、《中國針灸治療學》等多種公開發行者,還有許多印刷本而未公開發行者。


承淡安像 《針灸雜誌》刊影

承淡安像          《針灸雜誌》刊影


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通知書(1954年)    《中國針灸學》書影

江蘇省人民政府任命通知書(1954年)     《中國針灸學》書影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