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具技法–耳針

概述

耳針是指用毫針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在臨床上根據耳穴形、色變化和病理反應,對疾病診斷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主要包括:毫針、埋針、電針、貼壓、藥物注射、割耳敷藥、貼膏、耳灸、放血、磁療、按摩、激光等十餘種刺激方法。

操作

(1)毫針法

在針刺之前用75%的乙醇消毒,醫者一手托著針刺部的耳背並固定耳郭,以掌握針刺的深度和減輕針刺疼痛,另一手持針在刺激點針刺即可。

刺入耳穴後,如局部感應強烈,患者症狀往往有即刻減輕感;如局部無針感,應調整針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強度和手法依患者病情、體質、證型、耐受度等綜合考慮。

留針時間一般約15~30min,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針時間可適當延長,疼痛劇烈的病症可留針1~3小時,甚至更長。


毫針操作示意圖毫針操作示意圖毫針操作示意圖毫針操作示意圖

毫針操作示意圖

(2)刺血法

用三稜針或手術刀片在耳郭皮膚上刺血治療的方法,適用於發熱、炎症和高血壓等疾病。

操作方法是:先按摩耳郭使其充血,常規消毒後,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針用點刺法快速在耳穴上點刺,並立即用兩手指擠壓使之出血3~5滴,然後用消毒棉球擦拭、按壓止血。急性病可每日1~2次,慢性病隔日1次。

(3)壓丸法

即在耳穴表面用膠布貼敷小顆粒藥物並按壓以替代埋針的一種簡易療法。此法既能持續刺激穴位,又安全無痛,副作用少,目前廣泛應用於臨床。

本法常選用王不留行籽作貼壓材料,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適宜。使用前用沸水燙洗2min,曬乾裝瓶備用。壓丸法的刺激強度以患者情況而定,一般兒童、孕婦、老年人用本法時按壓宜輕。本法尤其適用於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續刺激、鞏固療效和防止復發的目的。一般雙耳交替貼埋。

適應症

(1)對各種疼痛性疾病均有較好的止痛效果。

(2)對各種炎性疾病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

(3)對功能紊亂性疾病具有良性調整作用,能促進病症的緩解和痊癒。

(4)對過敏與變態反應性疾病有消炎、脫敏、改善免疫等功效。

(5)對內分泌代謝紊亂性疾病有改善症狀、減少藥量等輔助治療作用。

(6)其他 有催乳、催產,預防和治療輸血、輸液反應,同時還有美容、戒煙、戒毒、延緩衰老、防病保健等作用。

注意事項

(1)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2)對扭傷和有運動障礙的患者,進針後宜適當活動患部,有助於提高療效。

(3)習慣性流產的孕婦應禁針。

(4)患有嚴重器質性病變和伴有高度貧血者不宜針刺,對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病者不宜行強刺激法。

(5)耳針治療時也應注意防止發生暈針,萬一發生應及時處理。

名家經驗及病案

耳廓是人體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當人體臟腑、軀幹四肢、組織器官發生疾病時,在耳廓相應部位上出現各種不同的陽性反應,如相關部位的耳穴電阻值下降、痛閾值下降、耳穴變色、變形、脫屑、丘疹、血管充盈等。耳穴陽性反應點隨著疾病發生、發展、轉歸的不同階段發生改變。因此,耳穴可反應人體疾病的信息,既可反映現病症發生的部位,又可反應以往發生的病變,有些反應有可能預示將要發生的病症。

典型病例:血栓性靜脈炎


田某,男,42歲。右小腿內側紅腫、脹痛3月餘。

病史:無明顯誘因,右小腿內踝上沿淺靜脈上行處有20厘米範圍紅腫,腫痛明顯,運動後加重,經理療,內服中藥後紅腫減輕。在內踝淺靜脈處仍有硬索狀物,脹痛,影響走路。

體檢:右小腿沿大隱靜脈有一長約10厘米條索狀物,局部紅腫,周圍有色素沉著,觸及疼痛。

取穴:相應部位、耳尖、交感、內分泌、腎上腺、心、肺、肝、皮質下、神門。

療效:經耳針治療10次(一個療程),靜脈炎症明顯減退,腫痛減輕。經四個療程治療,條索狀物、炎症消退,觸之質軟,自覺症狀消失,局部皮膚色澤基本正常。(黃麗春編著 《耳穴診斷治療學》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

標準耳穴定位示意圖


標準耳穴定位示意圖

標準耳穴定位示意圖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