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葉

【出處】出自《湖南藥物誌》

【拼音名】Zǐ Wēi Ye

【英文名】Commen Crapemyrtle Leaf

【來源】

藥材基源:千屈菜科植物紫薇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gerstroemia indeca L.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原形態】落葉灌木小喬木,高達7m。樹皮平滑,灰色或灰褐色。枝幹多扭貢,小枝纖細,有4稜,略成翅狀,葉互生或有時近對生;幾無葉柄;葉往紙質,橢圓形、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2.5-7cm,寬1.5-4cm,先端短尖或鈍形,有時微凹,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無毛或下面沿中永有微柔毛;側脈3-7對。花淡紅色、紫色,常呈圓錐花序頂生;花梗長3-15mm;花萼長7-10mm,萼筒外部無稜槽,先端通常6淺裂,裂片卵形;花瓣6,皺縮,長12-20mm,有長爪;雄蕊36-42,外面6枚著生於花萼上,比其餘長,花藥大,綠色;雌色;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頭狀。蒴果橢圓狀球形,長1-1.3cm,成熟時紫黑色。種子有翅,長約8mm。花期6-9月,果期9-12月。

【化學成份】葉含紫薇鹼(lagerine),印車前明鹼(lager-stroemine),雙氫輪葉齒草鹼(dihydroverticillatine),十齒草明鹼(decamine),十齒草次鹼(decinine),十齒草鹼(decodine)等生物鹼[1]。還含紫薇縮醛(lageracetal),戊醇(amy lalcohol),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2]。

【藥理作用】德灑明鹼有抗真菌作用,體外殺白色念珠菌之濃度為8μg/ml,對白喉桿菌也有作用(有效濃度為4μg/ml);如白喉患者同時有真菌感染,德灑明鹼與其他抗菌素(如紅黴素)合用,則抗菌作用可顯著增強。葉、莖有某些抗菌作用,但未經證實。據報道,種子含某種麻醉成分。有人稱樹皮有興奮、退熱作用。

【性味】味微苦;澀;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止血。主治癰瘡腫毒;乳癰;痢疾;濕疹;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敷,或煎水洗。

【附方】1治白痢: 紫薇葉水煎服。 (《湖南藥物誌》)2治濕疹: 紫薇葉搗爛敷或煎水洗。(《湖南藥物誌》)3治創傷出血: 紫薇葉一兩,野南瓜根一兩, 六月凍一兩,胎發灰一錢半,研細末,外用。 (江西《中草藥學》)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