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根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1.《本草圖經》:萱草,處處田野有之。五月採花,八月采根用。今人多采其嫩苗及花跗作,雲利胸膈甚佳。

2.《綱目》:萱,宜下濕地,冬月叢生,葉如蒲蒜輩而柔弱,新舊相代,四時青翠,五月抽莖開花,六出四垂,朝開暮蔫,至秋深乃盡,其花有紅黃紫三色,細實三角,內有子,大如梧子,黑而光澤,其根與麥門冬相似,最易繁衍。《南方草木狀》言,廣中有一種水蔥,狀如鹿蔥。蓋亦此類也。或

【拼音名】Xuān Cǎo Gēn

【英文名】Daylily Root,Dayily Root Citron Daylily Small Yellow Daylily

【別名】漏蘆果、漏蘆根果、黃花菜根、天鵝孵蛋、綠蔥兜、水大蒜、皮蒜、地冬、玉蔥花根、竹葉麥冬、多兒母、紅孩兒、爬地龍、綠蔥根、鎮心丹、昆明漏蘆。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萱草、北黃花菜、黃花菜、小黃花菜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Hemerocallis fulva (L.)L. 2.Hemerocallis lilio-asphodelus L.[Hemerocallisflava (L.) L.] 3.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 4.Hemerocallis minor Mill.

采收和儲藏:夏、秋採挖,除去殘莖、鬚根,洗淨泥土,曬乾。

【原形態】1.萱草 多年生草本,具短的根莖和肉質、肥大的紡錘狀塊根。葉基生,排成兩列;葉片條形,長40-80cm,寬1.5-3.5cm,下面呈龍骨狀突起。花葶粗壯,高60-80cm;蠍尾狀聚傘花序復組成圓錐狀,具花6-12朵或更多;苞片卵狀披針形;花橘紅色至橘黃色,無香味,具短花梗;花被長7-12cm,下部2-3cm合生成花被管;外輪花被裂片3,長圓狀披針形,寬1.2-1.8cm,具平行脈,內輪裂片3,長圓形,寬達2.5cm,具分枝的脈,中部具褐紅色的色帶,邊緣波狀皺褶,盛開的裂片反曲;雄蕊伸出,上彎,比花被裂短;花柱伸出,上彎,比雄蕊長。蒴果長圓形。花、果期為5-7月。 2.北黃花菜 多年生草本,高70-100cm。根長達25-30cm,有膨大的塊狀部分,呈圓柱形或紡錘形。葉線形,長40-60cm,寬12-18mm。花莖高出葉面,先端少分枝;花4-9朵,疏生成圓錐狀;花被淡黃色,下部管狀,長1.5-2.5cm,上部鍾狀6裂,裂片長約8cm,內輪3片,較外輪3片稍寬,寬1.5cm,脈紋不分枝,亦不接合。蒴果長約2cm,直徑約1.5cm。花期6-8月。 3.黃花菜 參見金針菜條。 4.小黃花菜 多年生草本,高35-60cm。根叢生,細長圓柱形,列膨大部分。葉線形,長約45cm,寬5-10mm。花莖與葉面等高或略高;花1-3朵,淡黃色,有香氣,下部筒狀,上部漏斗狀,裂片6,內輪裂片較外輪為寬,脈紋網結狀;花序幾科不分枝。蒴果長3-4.5cm。花期6-8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萱草 全國各地常見栽培。 2.北黃花菜生於海拔500-2300m的草甸、濕草地、荒坡或灌叢下。 3.小黃花菜生於沼澤地、濕地、林蔭旁。

資源分佈:1.萱草 分佈於秦嶺以南各地區有野生的 2.北黃花菜分佈於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山東、江蘇等地。 3.小黃花菜分佈於東北、河北、江蘇、江西、山東、山西、陝西等地。

【栽培】喜溫暖潮濕,對環境要求不嚴,耐半陰。 栽培技術 分株繁殖:於10-11月將3-4年生母株挖起,分成3-6株,每株須帶有完整的芽頭,按行距1m,株距0.5m栽植。栽植穴深0.3m,先施基肥,略蓋細土,然後栽上,栽後覆土4-5cm,灌透水1次。分株也可以3月份進行。 田間管理 春、夏季松土除草1-2次,3-6月,每月施3-5倍水的腐熟人畜糞肥。萱草喜濕潤,要適時灌水。冬季葉片枯萎後將地上部割去覆土一層,以便越冬。

【性狀】性狀鑒別 (1)萱草根 根莖呈短圓柱形長1-1.5cm,直徑約1cm。有的頂端留有葉殘基;根簇生,多數已折斷。完整的根長5-15cm,上部直徑3-4mm,中下部膨大成紡錘形塊根,直徑0.5-1cm,多乾癟抽皺有多數縱皺及少數橫紋,表面灰黃色或淡灰棕色。體輕,質鬆軟,稍有韌性,不易折斷;斷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多數放射狀裂隙。氣微香,味稍甜。 (2)黃花菜根 根莖類圓柱形,長1-4cm,直徑1-1.5cm。根多數,長5-20(-30cm),直徑3-4mm,有的根中下部稍膨大成棍棒狀或略呈紡錘狀。 (3)小黃花菜根 根莖較前兩種短,根較細而多,長5-15cm,直徑2-3mm,末端尖細,表面灰棕色或灰黃棕色,具細密橫紋,偶見末端膨大成紡錘狀小塊根。具韌性,難折斷,斷切面灰白色。 (4)北黃花菜根 與小黃花菜根不易區分。均以表面灰黃色,根條粗大,質充實,去盡地上部分者為佳。 顯微鑒別 (1)萱草根橫切面:外皮層細胞3-5列,呈多角形,細胞壁增厚,木栓化及微木質化。皮層寬廣,薄壁細胞排列疏鬆,有多數徑向排列的裂隙。內皮層細胞扁小,凱氏點明顯。中柱韌皮部束與木質部束各為30個左右,相間排列:木質部束的原生導管直徑小,後生導管直徑大;髓較大。皮層及髓部薄壁組織中散佈有稀少的草酸鈣針晶束。 (2)黃花菜根橫切面:與萱草根類似。 (3)小黃花菜根橫切面:中柱韌皮部束與木質部束數目較少,各為15-25個。 理化鑒別 (1)取萱草根、黃花菜根、小黃花菜根粗粉(20目篩)各2g,分別加95%乙醇10ml,加熱浸取30min。取濾液1ml於小試管中,加5%氫氧化鈉試液2-3滴,萱草根顯紅色;黃花菜根顯極淡的紅色;小黃花菜根顯紅微褐色。(蒽醌類反應) (2)取上述濾液1ml,置蒸發皿中,在水浴上蒸乾,殘渣加冰醋酸1ml溶解,然後加入醋桿1ml,滴入硫酸1滴,搖勻,觀察顏色變化。萱草根呈黃→紅→紫→綠→(變化速度甚快);黃花菜根呈黃→紅→紫→污綠→(變化速度較慢);小黃花菜根呈黃→紅→紫→污綠(變化速度甚慢)。(甾體化合物反應) (3)薄層色譜 取萱草根、黃花菜根、小黃花菜根3種萱草根粗粉(20目篩)2g,加95%乙醇20ml,回流提取1h,濾液濃縮至5ml,供點樣。以大黃酸(0.5%無水乙醇液)、大黃素(0.5%氯仿液)、大黃酚(0.5%氯仿液)為對照品。分別點於硅膠G板上。以氯仿-丙酮-環已烷(30:30:40)為展開劑。展距13.5cm。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處,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唯萱草根和黃花菜根的大黃素斑點稍淡。

【化學成份】黃花菜根含大黃酚(chrysophanol),黃花蒽醌(hemerocal),美決明子素甲醚(2-methoxyobtusifolin),決明子素(obtusifoli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酸(rhein)。全草含萱草根素(hemerocallin)。 小黃花菜根含色素(pigment),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酸(rhein)及1,8-二羥基-2-乙酰基-3-甲基萘(1,8-dihydroxy-2-acetyl-3-methylnaphthalene),天冬酰胺(asparagine),蒽醌(anthraquione),甾類(sterold),酚類(phenols),氨基酸(amino acids),糖類(sugars),小萱草根素(mihemerocallin),萱草(根)素(hemerocallin),二十七烷(heptacosane),萱草酮(hemerocall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γ-谷甾醇(γ-sitosterol)。

【藥理作用】

1.對血吸蟲病的治療:萱草根(麝香萱根)對實驗治療日本血吸蟲病的療效,文獻報道不一,有認為減蟲率達80%以上,有認為減蟲率不高,也有認為蟲數不減少;曾有人進一步研究認為,萱草根對感染血吸蟲尾蚴的小白鼠無預防作用,與廣木香、檳榔、黃連、黃柏、南瓜子漿粉合用均無效,與酒石酸銻鉀合用亦不表現增效。萱草根(包括鎮江產的黃花萱草)對血吸蟲成蟲的作用,主要表現為蟲體萎縮和生殖器官退化,但這些變化都是可逆的,停藥後迅速恢復,家犬治療後糞便孵化可以轉陰,或毛蚴減少,經一定時間後仍可轉陽。由於萱草根對宿主有強烈的毒性,安全度小,在宿主致死情況下,尚不能殺死蟲體,故臨床價值較低。企圖通過化學方法將有效成分與毒性成分分離,但初步看來兩者很可能是同一物質。

2.抗結核作用:萱草根在治療血吸蟲病時,其有效部分與毒性部分不易分離,加溫後毒性可顯著降低,但對血吸蟲病的治療作用亦喪失,而對結核菌的抑制力卻不變;不僅試管實驗有效,對豚鼠實驗性結核亦表現療效,在臨床上也有一定效果。進一步分離萱草根的各種成分,萱草乙醚浸膏對豚鼠實驗性結核病,萱Ⅲ對小白鼠實驗性結核病減輕病變作用雖尚不夠顯著,但也未見到動物視神經萎縮等嚴重毒性反應。此外,萱草根與川烏合用,可滅螺。

【毒性】毒性:萱草根對宿主具有強烈的毒性,對小白鼠所引起的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腦、脊髓白質部和視神經纖維索普遍軟化和髓鞘脫失,灰質部的病變一般均較輕微;此外,肝、腎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濁腫,肺部有鬱血或斑狀出血;家兔、犬中毒症狀表現為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失明、後肢癱瘓和膀胱瀦尿等而致死亡;家兔在萱草根中毒時出現尿蛋白,但無膽紅素,血清轉氨酶也正常,說明受損害者,主要為腎,而未傷及肝,從出現尿糖及葡萄糖耐量降低,看出糖代謝異常。萱草的毒性主要集中於根中,其毒性因產地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加熱60℃以上可使毒性減弱,甚至完全破壞。萱草根在體內有很大的蓄積作用,感染血吸蟲的動物對萱草根的耐受較未感染者低,用米泔水炮製不能減低藥物的毒性,黃連、黃柏可部分解除它的毒性。

【炮製】除去殘莖、雜質,洗淨撈出,稍悶潤,切段,曬乾。

【性味】甘;涼;有毒

【歸經】脾;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解毒消腫。主治黃疸;水腫;淋濁;帶下;衄血;便血;崩漏;乳癰;乳癰;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本品有毒,內服宜慎。不宜久服、過量,以免中毒。

【附方】1治通身水腫: 鹿蔥根葉,曬乾為末,每服二錢,食前米飲服。 (《聖惠方》)2治大便後血: 萱草根和生薑,油炒,酒沖服。(《聖濟總錄》)3.治大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