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

【出處】

1.《本經》載有錫銅鏡鼻。

2.《別錄》謂:生桂陽(今湖南郴州市一帶)山谷。3.陶弘景云:今則乃出臨賀,猶是分桂陽所置。鉛與錫相似,而入用大異。4.李時珍曰:錫出雲南、衡州(今湖南省衡山、常寧、來陽間的湘水流域)。銀色而鉛質,五金之中獨錫易制。綜合歷代文獻,錫出雲南、銀色而鉛質,五金之中獨錫易制等描述,均符合金屬錫的特點。

【拼音名】Xī

【別名】白錫、鑞、白鑞、賀

【來源】

藥材基源:為由氧化物類金紅石族礦物錫石中煉出的錫。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ssiterite

【原形態】晶體結構屬四方晶系。晶體常呈粒柱狀,偶見四方柱及四方雙錐面,或為板狀,且有膝狀雙晶出現。顏色從褐色到褐黑色不等,偶有紅、灰、白色,裂隙處顏色較淺。條痕為淡黃、褐黃或黃灰色。新鮮斷面呈金剛光澤,晶面則為油脂狀、瀝青狀光澤。不透明。解理不完全。斷口不平坦或呈次貝殼狀。硬度6-7。相對密度6.8-7.1。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分佈於氣成熱液礦床。

資源分佈:產於湖南、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本品為塊狀、粒狀或片狀。銀白色;條痕亮銀白色。不透明;具強金屬光澤。體重,質軟,有延性和展性;易切斷。氣微,味淡。以銀白色、光亮者為佳。 本品易溶於鹽酸和王水、漸溶於冷的稀鹽酸、稀硝酸和熱的稀硫酸。

【化學成份】主要為錫,並含微量鉛、鋅、銅、釩、鎢、鉍、鉬、銦、鎂、硅、鋇、鍶、鐵、鋁、鈣、錳、鈦、鉻等。

【鑒別】取本品粉末約0.2g,加鹽酸2ml,激烈反應後,靜置。1取上清液加氨試液,生成白色沉澱,不溶於過量的氨試液中。(檢查錫鹽)2取上清液,加氯化高汞少許,振搖,發生白色沉澱;放置後,沉澱變為黑色。(檢查錫鹽)

【性味】甘;寒;有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腐生肌。主治療瘡腫毒;楊梅毒瘡;惡毒風瘡。

【用法用量】外用:少許,研末調敷。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內服。同時避免用酒浸泡。《本經逢原》:錫為砒母,故新造錫器,不可盛酒越宿。制瓶藏藥,須舊錫雜鉛乃佳。

【附方】《綱目》:《爾雅》,『錫』謂之『(引)』。郭璞注云:白(引)也。方木家謂之『賀』,蓋錫以臨賀出者為美也。

【各家論述】1.《新修本草》:錫,出銀處皆有之。2.《夷堅志》:女人多病癭。地饒風沙,沙入井中,飲其水則生癭。故金房人家,以錫為井闌,皆夾錫錢鎮之,或沉錫井中,乃免此患。3.《綱目》:許慎《說文》云:錫者,銀、鉛之間也。《土宿本草》云:今人置酒於新錫器內,浸漬日久或殺人者,以砒能化錫,歲月尚近,便被採取,其中蘊毒故也。又曰:砒乃錫根。銀色而鉛質,五金之中獨錫易制,失其藥則為五金之賊,得其藥則為五金之媒。《星槎勝覽》言:滿刺加國,於山溪中淘沙取錫,不假煎煉成塊,名曰斗錫也。蘇恭不識鉛錫,以錫為鉛,以鉛為錫。其謂黃丹、胡粉為炒錫,皆由其不識故也。今正之。

【摘錄】《中華本草》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