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木根皮

【出處】《綱目》

【拼音名】Wū Jiu Mu Gēn Pi

【別名】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類草藥性》),烏臼(《摘元方》)。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烏桕的去掉栓皮的根皮或莖皮。全年可采,將皮剝下,除去栓皮,曬乾。

【原形態】

烏桕(《唐本草》),又名:鴉臼(《綱目》),木子樹(《植物名實圖考》),瓊樹、蠟子樹、虹模、血血木、桕子樹,虹樹。

落葉喬木,高達15米,具乳液,樹皮灰色而有淺縱裂。單葉互生,紙質;菱形至闊菱狀卵形,長3~8厘米,寬3~7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至鈍形,全緣,兩面均綠色,無毛,秋天變成紅色;葉柄長2.5~7厘米,頂端有腺體2個。花單性,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花小,綠黃色,無花瓣及花盤;雄花7~8朵聚生於苞腋內,苞片菱狀卵形,寬約1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兩側各有腎形腺體1個。雄蕊2,少有3枚者;雌花生於花序的基部,子房3室,柱頭3裂。蒴果橢圓狀球形,直徑1~1.5厘米,成熱時褐色,室背開裂為3瓣,每瓣有種子1粒。種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蠟。花期6~7月。果期8~10月。

本植物的葉(烏桕葉)、種子(烏桕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境分佈】野生或栽培。分佈華東和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陝西、河南、甘肅等地。

【毒性】烏桕木引起食物中毒:據報道,以烏桕木作切菜砧板,在砧板上剁肉糜,吃後可引起急性中毒。中毒輕重與肉糜的剁細程度、肉在砧板上停留時間及進食時間成正比。中毒者潛伏期短(大都在0.5~2.5小時內),發病急,具有明顯的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少數有四肢、口唇發麻,面色蒼白,心慌,胸緊,嚴重咳嗽等,一般經對症治療後即能恢復,不致引起死亡。

【炮製】洗淨,切片,曬乾。

【性味】

苦,微溫,有毒。

1《唐本草》:味苦,微溫,有毒。

2《綱目》:苦,微溫,無毒。

3《本草經疏》:辛苦,溫,有毒。

4《南寧市藥物誌》:苦澀,微溫。

【歸經】《本草經疏》:入手、足陽明經。

【功能主治】

利水,消積,殺蟲,解毒。治水腫,臌脹,癥瘕積聚,二便不通,濕瘡,疥癬,疔毒。

1《唐本草》:主暴水癥結積聚。

2《日華子本草》:治頭風,通大小便。

3《本草衍義補遺》:解蛇毒。

4《生草藥性備要》:治爛腳,螆癩,蛇傷,乳癰,酒頂,酒瘋腳;治坐板癩,搗爛用鹽少許坐,熱又換。

5《本草備要》:瀉熱毒,療疔腫,解砒毒。

6《醫林纂要》:殺魚蟲毒。

7《植物名實圖考》:根:解水莽毒。

8《分類草藥性》:根:專治食積,消虛熱,下虛氣,消腫。

9《嶺南採藥錄》:治頭風,腳氣,橫痃,便毒。

十《南寧市藥物誌》:根為瀉下峻藥,並可催吐。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

體虛者忌服。

1《綱目》:氣虛人不可用之。

2《本草經疏》:脾虛不能制水,以致水氣氾濫,法當補脾土為急,此藥必不可輕用。如果元氣壯實者,亦須暫施一、二劑,病已即去之。

【附方】

1治水氣小便澀,身體虛腫:烏桕皮二兩,木通一兩(判),檳榔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2治臌脹:一烏柏樹根二層皮(切碎)一至三兩,白米一撮,炒至微黃色,加北芪三錢同煎水服,或連米擂糊加糖煮服。每日一次,連服三至六日。二烏桕木根三兩,桑樹根一兩。用水五碗,煎至一碗,分三次服下。(《嶺南草藥志》)

3治黃腫症:取烏桕二層皮青和米擂爛,加片糖少許,煎成粉,食之必瀉,瀉後神倦,約一日可消。(《嶺南採藥錄》)

4治癥瘕積聚,水腫:烏桕樹根鮮二層皮,每次三錢,水煎服。(《閩東本草》)

5治小便不通:烏桕皮煎湯飲之。(《肘後方》)

6治大便不通:烏桕木根方長一寸,劈破,以水取小半盞服之,不用多吃,兼能取水。(《斗門方》)

7治二便關格二、三日則殺人:烏桕東南根白皮,干為末,熱水服二錢,先以芒硝二兩,煎湯服,取吐。(《肘後方》)

8治鹽胸痰喘:桕樹皮去祖,搗汁,和飛面作餅,烙熱,早晨與兒吃三、四個,待吐下鹽涎乃佳,如不行,熱茶催之。(《摘元方》)

9治腳氣濕瘡,極癢有蟲:烏桕根為末敷。(《摘元方》)

十治風疹塊:烏桕樹根適量,煎水暖洗。(《嶺南草藥志》)

⑾治毒蛇咬傷:烏桕樹二層皮(鮮一兩,干五錢),搗爛,米酒適量和勻,去渣,一次飲至微醉為度,將藥渣敷傷口周圍。(《嶺南草藥志》)

⑿治胞衣不下:烏桕根三兩。加酒燉服。(《閩東本草》)

⒀治嬰兒胎毒滿頭:水邊烏桕樹根,曬研,入雄黃末少許,生油調搽。(《經驗良方》)

⒁治鼠莽砒毒:烏桕根半兩,擂水服之。(《醫方大成論》)

⒂治跌打新傷,遍身疼痛:烏桕鮮根,每次一兩,水煎調烏糖服。(《泉州本草》)

【臨床應用】

1治療急性穿孔性闌尾炎

用鮮烏桕樹根配合鮮蛇莓煎服。參見蛇莓條。

2治療傳染性肝炎

取新鮮烏桕木根的二層皮4兩,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兒童酌減。臨床試治7例,治療時間平均為14天。自覺症狀如發熱、疲乏、胃口不好、腹脹、右肋下痛等消失較快;黃疸消退最快者7天,最慢者14天;小便中膽汁色素、尿膽元在服藥3~5天後即告減退或消失。服藥過程中無不良反應。

3治療腎變性綜合征

取近水旁之烏桕樹樹幹的韌皮60克,加水磨碎,過濾,濾出液加水至大半碗,慢火煎至剛沸為度,乘溫頓服,每日1次。服藥後常有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試用於24例,對消除水腫有一定療效;消腫後如給予補腎健脾、益氣補血之方劑,每能鞏固療效。此藥對腎功能極度不良或有尿毒症表現的慢性腎炎無效。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