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韋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Wǎ Wei

【英文名】Herb of Thunberg''s Lepisorus, Thunberg''s Lepisorus

【別名】劍丹、七星草、骨牌草、小葉骨牌草、七星劍、小舌頭草、細骨牌草、大金刀、千隻眼、泡泡草、小肺筋

【來源】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瓦韋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isorus thunbergianus (Kaulf.) Ching[Pleopeltis thunbergiana Kaulf.]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帶根莖全草,洗淨,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植株高6-20cm。根莖粗而橫生,密被黑色鱗片,下部卵形,向頂部長鑽形,邊緣有齒。葉遠生,有短柄或幾無柄;葉片革質,條狀披針cm,寬6-13mm,短漸尖或銳尖頭,基部漸變狹,楔形,通常無毛或下面偶有1-2鱗片;葉脈不明顯,孢子囊群直徑約3mm,位於中脈與葉邊之間,稍近葉邊,彼此接近;幼時有盾狀隔絲覆蓋。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50-1400m的林中樹幹、石上或瓦縫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東、西南及陝西、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乾燥全草,常多株卷集成團。根莖橫生,柱狀,外被鬚根及鱗片;葉線狀披針形,土黃色至綠色,皺縮捲曲,沿兩邊向背面反捲;孢子囊群10-20餘個,排列於葉背成2行。味淡弱,根莖味苦。以乾燥、綠色、背有棕色孢子囊群者為佳。

【化學成份】含脫皮甾酮(ecdysterone)。

【藥理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抑製作用。其中所含成分蛻皮甾酮對動物有降低血糖及膽固醇的作用。

【性味】寒;苦

【歸經】肺;小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止血。主治小兒高熱;驚風;咽喉腫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小便淋瀝澀痛;尿血;咳嗽咳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鍛存性研末撒。

【注意】凡中寒洩瀉者忌用。

【各家論述】

1.《唐本草》:療淋。

2.《植物名實圖考》:治跌打損傷,酒煎服。

3.《江蘇藥植志》:有止血作用。

4.《浙江民間草藥》:止咳嗽吐血。

5.《中國藥植圖鑒》:治痢。

6.《廣西藥植名錄》:利尿。治蛇傷。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