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出處】

出自1.陶弘景:今蜈蚣赤足者多出京口長山,高麗山、茅山亦甚有,於腐爛積草處得之,匆令傷,暴干之。黃足者甚多,而不堪用。蜈蚣亦嚙人,以桑汁、白鹽塗之,即愈。

2.《本草衍義》:蜈蚣,背光黑綠色,足赤,腹下黃。有中其毒者,大蒜塗之。

【拼音名】Wu Gōnɡ

【英文名】Centipede

【別名】蝍蛆、吳公、天龍、百腳、百足蟲、千足蟲

【來源】

藥材基源:蜈蚣科動物少棘蜈蚣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2.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Newport)

采收和儲藏:人工飼養的蜈蚣,一般在7-8月采收;野生蜈蚣在夏季雨後根據棲息環境翻土扒石尋捕。捕後,先用沸水燙死,取長寬和蜈蚣相等,兩端削尖的薄竹片,一凋插入蜈蚣的頭部下顎,另一端插入性端,借竹片的彈力,使蜈蚣伸直展平。曬乾或烘乾。

【原形態】

1.少棘蜈蚣,成體體長110-140mm。頭板和第1背板金黃色,自第2背板起墨綠色或暗綠色,末背板有時近於黃褐色,胸腹板和步足淡黃色。背板自4-9節起,有兩條不顯著的縱溝。腹板在第2-19節間有縱溝。第3、第5、第8、第10、第12、第14、第16、第18、第20體節的兩側各具氣門1對。頭板前部的兩側各有4個單眼,集成左、右眼群顎肢內部有毒腺;齒板前緣具小齒5個,內側3小齒相接近。步足21對,最末步足最長,伸向後方,呈尾狀;基側板後端有2小棘;前腿節腹面外側有2棘,內側有1棘;背面內側有1棘和1隅棘;隅棘頂端有2小棘。

2.多棘蜈蚣,本種與少棘蜈蚣是兩個近似的地理亞種。在形態上大體相似,主要區別是:個體較大;尾足的前股節背面內側棘數、腹面外側棘數、腹面內側棘數均較少棘蜈蚣為多;顎肢齒板的齒數亦多。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棲息於丘陵地帶和多砂土的低山區,喜歡在溫暖的地方。以小型昆蟲及其卵等為食。

2.棲息於自然村落附近的山坡、田畔、路旁岩石間,或朽木及草叢中。

資源分佈:1.分佈很廣,主要以陝西、江蘇、浙江、河南、湖北等地產量較多。

2.分佈於廣西、雲南等地。

【栽培】

生活習性,蜈蚣為夜行性動物,白天潛居於雜草叢中或亂石堆下,夜晚活動,覓食。為典型的肉食性動物,食性廣泛,尤喜小昆蟲類,也食蛙、鼠、蜥蜴及蛇類等。喜獨居有冬眠習性。每年秋、冬季氣溫低於15℃以下,即蟄伏在石下10-15cm深處的向陽、避風處。蜈蚣雌雄異體,卵生,並有孵卵、育幼的習性。3年蜈蚣性成熟後,一般在每年5-9月的夜間交配,雌體交配1次可連續產受精卵3-5年。產卵季節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以7月中、上旬為產卵盛期。每年產卵1次。每產20-60粒,產完卵後,將卵抱在步足之間。抱卵孵化時間長達35-45天。位隨著幼蟲生長,一生蛻皮數次。

養殖技術,蜈蚣飼養常採用箱養、缸養、池養等法。飲料採用夏季燈光誘蟲,春、秋季飼養地鱉蟲、蚯蚓飼喂蜈蚣等方法應及時把幼體與母體分離。冬季要做好保暖保濕工作,溫度不能低於0℃。

【性狀】

性狀鑒別(1)少棘蜈蚣,本品呈扁平長條形,長9-15cm,寬0.5-1cm。由頭部和軀幹部組成,全體共22個環節。頭部暗紅色或紅褐色,略有光澤,有頭板覆蓋,頭板近圓形,前端稍突出,兩側貼有顎肢1對;前端兩側有觸角1對。軀幹部第1背板與頭板同色,其餘20個背板為棕綠色或墨綠色,具光澤,自第4背板至第20背板上常有兩條縱溝線;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皺縮;自第2節起,每體兩側有步足1對;步足黃色或紅褐色,偶有黃白色,呈彎鉤形;最末1對步足尾狀,故又稱尾足,易脫落。質脆,斷面有裂隙。氣微腥,並有特殊刺鼻的臭氣,味辛、微鹹。

(2)多棘蜈蚣,體形稍大,此棘較多。均以身干、條長、頭紅身黑綠色,頭足完整者為佳。

顯微鑒別,少棘蜈蚣粉末特徵:黃綠色 或灰黃色。1體壁(幾丁質)碎片黃棕色、黃綠色、棕色或紅棕色,水合氯醛液透化後顯淡黃色或近無色。外表皮表面觀有多角形網格樣紋理,直徑5-14μm,排列整齊,其下散有細小圓孔,有的(在腹部)細小圓孔邊緣微拱起,單個散佈或2-4個集成群,大小不一,排列不規則;橫斷面觀呈棕色,有光澤,有的隱約可見縱紋理。內表皮無色,有橫向條紋;內、外表皮縱貫有較多長短不一的微細孔道。2橫紋肌纖維淡棕色或無色,多碎斷,側面觀呈薄片狀,明暗相間紋理隱約可見,有的較明顯,紋理余形、弧形、水波紋形或稍平直,暗帶較窄,有緻密的短縱紋;斷面觀成群或散在,呈多角形、扁平形、條形,表面較平整。3氣管壁碎片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絲,螺旋絲寬1-5μm,排列呈柵狀或弧圈狀,絲間有近無色或淡灰色小斑點。有時可較細氣管,具分枝,螺旋絲較細小。脂肪油滴淡黃色,散在。4剛毛無色透明或棕黃色。基部直徑8-17μm,有髓腔。少數剛毛3-4個成簇,類似星狀毛,表面有斜向紋理。少數剛毛位於體壁碎片上。

【化學成份】

1.多棘蜈蚣,全蟲含類蜂毒樣及類組胺樣物質、溶血蛋白;尚含脂肪、蟻酸(formic acid)。曾分離出δ-羥基賴氨酸(δ-hydroxylysine)。氨基酸有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鳥氨酸(ornithine),賴氨酸(lys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酷氨酸(tyros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絲氨酸(serine),牛磺酸(taurine),谷氨酰胺(glutamine)等。

外角皮含幾丁質(chitin),脫乙酰幾西質(chitosan),葡萄糖胺(glucosam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另還含色素,其中橙色素中含β-胡蘿蔔素(β-carotene)類,蝦黃質酯(astaxanthin ester),黃色素含蝶啶(pteridine)。螯肢含5-羥色胺(5-hydroxyl-rtyptamine)。糞便中含大量嘌呤。神經鏈中含類乙酰膽鹼樣物質。

2.少棘蜈蚣,全蟲含兩種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胺(histamine)樣物質及溶血性蛋白質;尚含脂肪油、膽甾醇(cholesterol)、蟻酸等,又曾分離出δ-羥基賴氨酸。氨基酸有島氨酸,牛磺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cystine),纈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 ,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proline);另外還含有氨及28種無機元素如磷、鉀、鈉、鈣、鎂、鋅、鐵等。

少棘蜈蚣毒主要由蛋白質組成,蛋白質占干粉的86.23%,水不溶性物質0.24%還原糖0.23%,,水 2.1%。蛋白質種類很多,而游離氨基酸酯酶,乙酰膽鹼酯酶,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se),纖維素酶,蛋白水解酶,酸性和鹼性磷酸單酯酶及磷酯酶A活性。並富含金屬元素,其中鈉、鉀、磷、鈣含量最高,還含鋅、銅、鐵、鎂、鋁、鋇、錳。

少棘蜈蚣總油脂含量達體重11.24%。總油脂中脂肪酸成分有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棕櫚油酸,十七碳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二十碳-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二十碳三烯酸,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正十四碳酸,正十五碳酸,異十五碳酸,14-甲基-十六碳酸。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蜈蚣提取物對動物移植性腫瘤有一定作用。

2.抗菌作用:本品水浸液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體外試管法表明,本品水浸液,乙醇、乙醚提取液對葡萄球菌,八疊桿菌、綠膿桿菌、白色念球菌並不顯示直接的抑製作用。

3.促進免疫功能: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服藥前血清IgG和E玫瑰瑰花環形成率分別為0.034±0.025mg/L和0.213±0.022mg/L。服蜈蚣後,血清IgG和E玫瑰花環形成率明顯升高,早晚唾液中IgG、IgA均高於正常人P<0.05,0.01。

【毒性】毒性:小鼠口服給24hLD50為9.90g/kg(9.63-10.18g/kg);小鼠腹腔注射24hLD50為6.66g/kg(6.48-6.84g/kg)。用18-20g小鼠共60只,劑量為1g/kg,觀察lwk,無死亡。亞急性毒性:50-55gWistar大鼠,每日1次ig給藥的最大劑量為2g/kg,連續15d,分別死亡動物,檢查血象、NPN,臟器病理切片光鏡檢查等均未見異常。蜈蚣毒液ip小鼠的LD50為22.5mg/kg。大劑量時小鼠表現為極不穩定、抽搐,然後在幾分鐘之內死亡。小劑量時表現為站立不穩呼吸急速和衰竭,驚厥等,可能逐漸恢復或死亡。

【鑒別】理化鑒別,本品水浸液在紫外光燈(254nm)下呈亮綠色螢光。

【炮製】

1.蜈蚣:拭淨,除去頭足,剪斷用。

2.酒炙蜈蚣:將蜈蚣除去頭足,折斷;酒潤後,微火焙乾。

3.《雷公炮炙論》:凡使蜈蚣,先以木末或柳蛀末於士器中炒,令木末焦黑後,去木末,去足、甲用。

4.《綱目》:今人惟以火炙,去頭足用,或去尾足,以薄荷葉火煨用之。

【性味】味辛;性溫;有毒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主治驚風,癲癇;痙攣抽搐;中風口?;破傷風;風濕頑痺;偏正頭痛;毒蛇咬傷;瘡瘍;瘰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g;研末,0.5-1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油浸或研末調敷。

【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過大。血虛生風者及孕婦禁服。

【附方】1治中風抽掣及破傷後受風抽掣者:生箭芪六錢,當歸四錢,羌活二錢,獨活二錢,全蠍二錢,全蜈蚣大者兩條。煎湯服。(《醫學衷中參西錄》逐風湯)2治口眼歪斜,口內麻木者:蜈蚣三條(一蜜炙,一酒浸,一紙裹爆,並去頭足),天南星一個,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