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角鳳尾草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Tiě Jiǎo Fenɡ Wěi Cǎo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Maidenhair Spleenwort

【別名】石林珠、瓜子蓮、豬宗七、豬鬃七、篦子草、蜈蚣草、石間生、對月草、洞裡仙、石蜈蚣、石壁連、一掃光、豬毛七、鐵線蕨、蜈蚣趕蛇、蕨萁

【來源】

藥材基源:為鐵角蕨科植物鐵角蕨的帶根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splenium trichomanes 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13-35cm。根莖短,密被粗篩孔狀鱗片。葉簇生;葉柄長3-10cm,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澤;一次羽狀復葉,線狀披針形,長10-25cm,寬約1.2-1.5cm,兩端稍漸狹;羽片疏生,20對左右,有極短小柄,斜卵形或扇狀橢圓形,長5-6mm,先端鈍形,前緣有細齒,基部廣楔形;葉稍呈草質,表面濃綠色。孢子囊群線形,每羽片上有6-8枚,與中脈略成斜交,囊群蓋同形。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2400m的密林下、山谷石巖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山西、陝西、甘肅、新疆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全草長約20cm。根莖短,被有多數黑褐色鱗片,下部叢生極纖細的鬚根。葉簇生;葉柄與葉軸呈細長扁圓柱形,直徑約1mm,栗褐色而為光澤,有縱溝,上面兩側常可見全緣的膜質狹翅,質脆,易折斷,斷面常中空;葉片條狀披針形,長約15cm,小羽片黃棕色,多已皺縮破碎,完整者展開後呈斜卵形或扇狀橢圓形,兩側邊緣有小鈍齒,背面可見孢子囊群。氣無,味淡。

【化學成份】含C24-C31及C33的正烷烴和三萜類化合物:22(29)-何帕烯[22(29)-hopene]。又含黃酮類成分:山柰酚-3,7-二鼠李糖甙(kaempferol-3,7-dirhamnoside),山柰酚-3-O-α-L-鼠李糖-7-O-α-L-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3-O-α-L-rhamnoside-7-O-α-L-arabinoside),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7-O-α-L-鼠李糖甙(kaempferol-3-O-α-L-arabinoside-7-O-α-L-rhamnoside),芸香甙(urtin)。還含酚酸化合物:兒茶酚(catechol),沒食子酸(gallic acid),焦性沒食子酚(pyrogallol)。

【藥理作用】葉含粘液質。作用參見豬鬃草條。

【性味】淡;平;涼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調經止血。主治小兒高熱驚風;腎炎水腫;食積腹瀉;痢疾;咳嗽;咯血;月經不調;白帶;瘡癤腫毒;毒蛇咬傷;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紅白痢,連根葉酒煎服。

2.《峨嵋藥植》:治跌打損傷及腰痛,浸酒服。

3.《廣西藥植名錄》:外用止血,治火傷。

4.《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療瘡熱癤,搗爛敷。

5.《陝西中草藥》:利水,通淋,補腎,調經。治小便淋澀,月經不調,白帶,遺精,陰虛盜汗。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