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楊梅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名】Shuǐ Yanɡ Mei

【別名】水楊柳(《植物名實圖考》),小葉水團花、水畢雞、串魚木(《廣西中獸醫藥植》),水金口、小葉水楊梅(《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水石榴、水泡木(《廣西中草藥》),水晶、水金鈴(《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魚串鰓、穿魚串、繡球柳、繡球花、釘木樹、小葉楊柳、楊柳渣子,沙金子(《中醫雜誌》(6):32,1966)。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水楊梅的莖葉或花果序。春、秋季采莖葉,10月前後採果序,曬乾。

【原形態】

落葉小灌木,高1~1.5米。枝細長,具赤褐色微毛,老枝無毛。葉對生,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5~4厘米,寬8~12毫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側脈稍有白色柔毛,近無柄;托葉細小,早落。頭狀花序單一,腋生或頂生,逕0.5~1.5厘米,花序梗長2~5厘米,微具柔毛;花萼筒短,裂片5;花冠管狀,長約5毫米,紫紅色,裂片5,外面被微毛;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細長,超出花冠長約1倍。蒴果長卵狀楔形,長約3毫米,室間開裂。種子多數,細小,長橢圓形,兩端有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水楊梅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於溪邊、河邊、沙灘等濕潤的地方。分佈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廣西中草藥》:味淡,性子,無毒。

【功能主治】

治高熱瀉痢,牙痛,濕疹,外傷出血。

1《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治風火牙痛,痢疾,皮膚濕疹。

2治發燒和水瀉。(《中醫雜誌》(6):32,1966)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或煎水含漱。外用:搗敷。

【附方】

1治菌痢,腸炎:一水楊梅全草一兩,水煎,當茶飲。二水楊梅花果序五錢,水煎(或滾開水沖泡一刻鐘,去渣),每天服三次。(《全展選編·傳染病》)

2治風火牙痛:一水楊梅二兩,水煎,日含漱數次。二水楊梅葉適量,食鹽少許,共搗爛,塞蟲牙孔內。(《廣西中草藥》)

3治皮膚濕疹:水楊梅全草、三角泡、螞蚱勒、苦地膽各適量,水煎洗患處。(《廣西中草藥》)

4治外傷出血:鮮水楊梅葉或花,搗爛外敷。(《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臨床應用】

治療菌痢及腸炎:主要用於急性病人,據666例觀察,治癒率達89.2%。絕大部分病例於3日內見效,平均服藥6.5天。對使用其它抗痢藥不敏感的病例,本藥亦具療效。曾追訪部分病例,復發率低於2.4%。對慢性菌痢及急、慢性非特異性腸炎,也有效果。用法:取全草1兩,水煎,當茶飲;或用花果序(干鮮均可),干品5錢,煎沸或用沸水泡15分鐘後去渣飲用;或用片劑,成人1.5~2.0克,日服3次。對某些口服困難或慢性病例,可用全草2兩的煎劑加200毫升溫水行保留灌腸,每日1~2次。如製成注射劑使用,亦具同樣療效。實驗證明,本藥浸出液對痢疾桿菌在10%濃度即顯抗菌作用。

此外,用水楊梅內服或外用(沖洗或製成栓劑),對陰道滴蟲病亦有較好療效。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