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芻

【出處】《本經》

【拼音名】Shi Lonɡ Chu

【別名】龍鬚、草續斷、龍珠(《本經》),龍芻、龍鬢、龍木、草毒、龍華,懸菟(《吳普本草》),龍鬚草、縉雲草(崔豹《古今注》),龍修(《山海經》郭璞注),懸莞、方賓(《別錄》),席草(《本經逢原》),草龍芻(汪連仕《採藥書》),鬍鬚草、野席草(《浙江民間草藥》)。

【來源】為燈心草科植物石龍芻的全草。夏、秋採集,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餘,根莖橫走。莖圓筒狀,細長,下部有茶褐色鱗片狀葉,聚傘花序側生於莖的一面。由多數小花綴成,花淡綠色,具短柄;花被6,排列為2輪;雄蕊6;子房上位,花柱短,柱頭3枚。蒴果,內含種子多數。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根莖(石龍芻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佈】生長於水田中及潮濕地區。分佈廣西、浙江等地。

【化學成份】

石龍芻含水分7.14%、蠟及脂肪質2.63%、果膠1.52%、半纖維素13.54%、木質素17%、纖維素52.18%、灰分1%、戊聚糖13.4%。

綠色的莖含赭樸吩1.07%、葡萄糖3.04%、戊聚糖20.09%、甲基戊聚糖1.5%。

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性味】

苦,涼。

1《本經》:味苦,微寒。

2《吳普本草》:雷公:苦,無毒。扁鵲:辛,無毒。

3《別錄》:微溫,無毒。

4《浙江民間草藥》:味酸,性寒。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陰經氣分。

【功能主治】

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

1《本經》: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濕。

2《別錄》:補內虛不足,痞滿,身無潤澤,出汗,除莖中熱痛。又主療蛔蟲及不消食。

3汪連仕《採藥書》:散風火,大理濕熱。

4《浙江民間草藥》:利水通淋,清熱安神。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燒存性研末。

【附方】

1通淋:鬍鬚草、木通各三錢,車前草、甘草各二錢。煎服。

2治小兒夜啼:石龍芻(乾草),燒灰塗乳上飼小兒。

3治牙痛:鬍鬚草三錢,煎服。(選方出《浙江民間草藥》)似龍鬚,但多節,似以為二物者非矣。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