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莽草

【出處】《廣西中藥志》

【拼音名】Shi Mǎnɡ Cǎo

【別名】石辣蓼(《廣西中藥志》),頭花蓼、小紅籐(《廣西植物名錄》),太陽草(《雲南中草藥》),滿地紅、四季紅、火溜草(《文山中草藥》),紅花地丁、繡球草、驚風草、小銅草、小紅草(《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蓼科植物頭花蓼的全草。全年可采,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莖蔓延,先端斜升向上,表面紅色,節處著生柔毛。葉互生,橢圓形,長2.5~5厘米,寬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具緣毛,邊緣及葉背往往帶紅色;葉柄帶紅色,長約1~3毫米,基部具耳,包莖;托葉鞘狀,先端平整,被長柔毛。總狀花序直立,近球形;花被淡紅色,5深裂,裂片橢圓形,先端略鈍,長約2毫米;雄蕊8,花絲白色,透明,腺體黃綠色,長圓形,位於花絲基部,花藥淡藍色;子房上位,綠黃色,表面光滑,花柱上部3裂,柱頭球形。瘦果包於宿存的花技內,卵形,具3稜,光滑無毛。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佈】生於岩石上。分佈我國西南部。

【性味】

苦辛,溫。

1《廣西中藥志》:味辛微澀,性溫。

2《廣西中草藥》:味苦辛,性平,無毒。

3《雲南中草藥》:酸,涼。

【功能主治】

解毒,散瘀,利尿通淋。治痢疾,腎盂炎,膀胱炎,尿路結石,風濕痛,跌打損傷,瘡瘍濕疹。

1《廣西中藥志》:祛風濕,散瘀止痛。治風濕,跌打。

2《廣西中草藥》:解毒消炎。治痢疾,皮膚潰瘍,無名腫毒。

3《雲南中草藥》:清熱利尿,通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煎水洗,或熬膏塗。

【注意】《廣西中藥志》:孕婦及實熱者忌用。

【附方】

1治風濕痛:石莽草煎水蒸洗。(《廣西中藥志》)

2治痢疾:石莽草二兩,水煎,日分二次服。(《廣西中草藥》)

3治血尿、膀胱炎:鮮太陽草一兩,水煎服。若血止仍尿痛則加背蛇粉一分五厘,水煎服。(《雲南中草藥》)

4治瘡瘍、麻風潰爛:石莽草一斤,九里明五兩,爬山虎五兩,桉樹葉五兩。水煎成膏,加梅片二錢攪勻。塗患處,每日一次。(《廣西中草藥》)

5治腎盂腎炎,尿道結石,跌打損傷:頭花蓼五錢至一兩,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6治跌打瘀腫:石莽草打爛,酒炒外敷。(《廣西中藥志》)

7治尿布疹、黃水瘡:鮮太陽草煎水,洗患處。(《文山中草藥》)

8治爛瘡:石莽草、爬山虎、九里明各適量,水煎,洗患處。(《廣西中草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