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出處】《本經逢原》

【拼音名】Pǔ ěr Cha

【別名】普雨茶(《物理小識》),大葉茶(《樹木學》)。

【來源】為山茶科植物普洱茶的葉。

【原形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3米。小枝灰色,幼時被柔毛。葉互生,橢圓形、卵圓狀橢圓形或矩圓狀橢圓形,長7~16厘米,寬2.8~5.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具細鋸齒,上面無毛,下面無毛或幼時被短柔毛;葉柄長4~10毫米。花單生於葉腋;萼片5,無毛;花瓣7~9,倒卵狀矩圓形,白色,長約2厘米;雄蕊多數;子房上位,圓球形,密被柔毛,3~5室,花柱3裂,無毛。蒴果扁圓形,黑褐色,直徑3~4厘米。種子近圓形,褐色,直徑約15毫米。

【生境分佈】分佈雲南。

【性味】

苦澀,寒。

1《綱目拾遺》:苦澀。

2《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寒,無毒。

【歸經】《本草再新》:入肝、胃二經。

【功能主治】

消肉食,逐風痰,洩熱,解毒,生津,止渴。治痧氣腹痛,干霍亂,痢疾。

1《本經逢原》:消食,辟瘴,止痢。

2《綱目拾遺》:解油膩牛羊毒,逐痰下氣,刮腸通洩。又:普洱茶膏,醒酒……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

3《本草再新》:治肝膽之浮熱,瀉肺胃之虛火,生津止渴。

4《隨息居飲食譜》:善吐風痰,消肉食,凡暑穢痧氣腹痛、干霍亂、痢疾等證初起,飲之輒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

【注意】《綱目拾遺》:虛人禁用。

【附方】治悶厝:茄梗(伏月采,風乾),房中焚之;內用普洱茶二錢,煎服,少頃盡出。(《百草鏡》)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