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蕡

【出處】《本經》

【拼音名】Ma Fen

【別名】麻勃(《本經》),麻藍、青羊、青葛(《吳普本草》)。

【來源】為桑科植物大麻的幼嫩果穗。

【性味】

辛,平,有毒。

1《本經》:味辛,平。

2《醫林纂要》:甘微辛,平。

3《廣西中藥志》:味辛,性溫,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止痛,鎮痙。治痛風,痺證,癲狂,失眠,咳喘。

1《本經》:主五勞七傷,利五臟,下血寒氣。

2《別錄》:破積,止痺,散膿。

3《本經逢原》:治身中伏風;同優缽羅花為麻藥,砭癰腫不知痛。

4《醫林纂要》:和胃,潤命門,祛風,利大腸,破瘀,通乳,下胎。

5《藥物圖考》:主貧血干嗽,安撫神經,止抽搐,痛風,痺症,安眠,調經破瘀,子宮不復原,卵腺痛,癲狂,花癡,膚癢。

6李承祜《生藥學》:治躁狂,癔病,痙攣性咳嗽,喘息,神經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分。外用:搗敷。

【注意】

體虛及孕婦忌服。

1《本經》:多食令人狂走。

2《本草經集注》:畏牡蠣、白薇。惡茯苓。

【各家論述】《藥物圖考》:麻蕡有毒,臭氣甚濃,入口嚼嘗,先時無味,後則微辛而麻。《本經》主五勞七傷,利五臟,下血,其活血之功用可知矣。於貧血症當酌加黃芪(肺結核症禁黃芪)、當歸、鐵劑等藥;若兼干嗽宜去黃芪,加潤肺之藥;若偏枯痛風痺症,須與烏頭、馬錢子等藥並施;如頭痛宜佐芎藭、蔓荊子、羌活之類;若療癲狂、花癡,須加莨菪等藥;調經宜與當歸、木香、羌活並用;膚癢宜佐蛇床子、石膏、大黃、蝦蟆草、芥穗等藥。此藥常服致癮。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