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七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拼音名】Mo Qī

【英文名】Root of Sheathed Monkshood

【別名】活血連、涼水渣子、血散七、龍鬍子、土莎蓮、一口血、獨兒七、筍尖七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花葶烏頭或聚葉葶烏頭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conitum scaposum Franch.2.Aconitum scaposum Franch.var.vaginatum(Priz.)Rapaics[A.vaginatum Pritz.]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原形態】

1.花葶烏頭,多年生草本,高35-67cm。根近圓柱形,長約10cm直徑0.8cm。莖直立,稍密被反曲的淡黃色短尾。葉互生;基生葉3-4,有長柄,柄長13-40cm,基部有鞘;葉片腎狀五角形,長5.5-11cm,寬8.5-22cm,基部有鞘;葉片腎狀五角形,長5.5-11cm,寬8.5-22cm,基部心形,3裂稍超過中部,中央裂片斜扇形,急尖,稀漸尖,不明顯3淺裂,邊緣有粗齒,側裂片倒梯狀菱形,急尖,稀漸尖,不明顯3淺裂,邊緣有粗齒,側裂片斜扇形,不等2淺裂,兩面有短伏毛;莖生葉小,2-4,集中在近基部,有時不存在,葉柄長約達5cm,葉片長約2cm,或完全退化,葉柄鞘狀。總狀花序有15-40朵花;苞片生花梗基部。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花瓣狀,藍紫色,外面疏被開展的微糙毛,上萼片圓筒形,高1.3-1.8cm,外緣近直,與向下斜展的下緣形成尖喙;花瓣2,距比瓣片長2-3倍,拳鄭,疏被短毛或無毛;雄蕊鑫數,無毛;心皮3,疏被長毛。蓇葖果,長0.8-1.3cm。種子多數,倒卵形,長約1.5mm,密生橫狹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聚葉花葶烏頭,本種形態與花葶烏頭相近,其主要區別在於:莖生葉3-5,最下部的莖生葉距莖基部6-20cm,其他莖生葉在花序之下密集,有發育的葉鞘,最上部的1-3葉的葉片極小,長0.5-2cm,或完全退化。萼片紫色,偶為黃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1200-2000m的山地溝谷或林中陰濕處。

2.生於海拔1850-2000m的山地林中或林緣。

資源分佈:1.分佈於陝西南部、江西東部、河南西南部、湖北、四川坡口、貴州北部。

2.分佈於陝西南部、甘肅、湖北醅、湖南北部、四川南部、貴州、雲南東北部。

【性狀】

性狀鑒別,根呈不規則圓柱形,多彎財,有時分枝,長5-10cm,直徑0.5-1cm。表面黑棕色,有多數縱、橫皺紋及鬚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氣微,味辛、苦,微麻。

顯微鑒別,根橫切面:後生皮層為4-5列棕色木栓化細胞;皮層細胞6-7列,切向長條狀或不規則形;內皮層細胞凱氏點明顯。上、中下段均為單一管狀中柱。初生韌皮纖維群10餘束排列成一輪,每一束有10-20個纖維,纖維直徑8-20μm;篩管群近形成層處較明顯。形成層環狀。木質部束有導管5-10列,逕向排列,導管直徑10-25μm。中央髓部為薄壁組織。

粉末特徵:澱粉粒細小,類圓形或類三角形,直徑4-16μm;臍點明顯,人字形或一字形。

【化學成份】花葶烏頭根含花葶烏頭寧(scaconine),花葶烏頭鹼(scaconitine),N-去乙酰花葶烏頭鹼(N-deacetylscacoitine)。

【性味】味辛;苦;性溫;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調經;散瘀止痛。主治月經不調;跌打損作;骨折疼痛;風濕性關節痛;胃痛;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磨塗。

【附方】1治月經不調:活血連、趕血王各三錢。泡酒服。(《貴州民間藥物》)2治跌打損傷:活血連、見血飛、赤芍各五錢。加水、酒各半煎服。(《貴州民間藥物》)

【各家論述】《藥學學報》(10:692,1965):治跌打損傷;化痰,止咳喘。外用擦無名腫毒。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