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雹兒

【出處】出自《救荒本草》

【拼音名】Mǎ Bao er

【英文名】Indian Zehneria Herb, Herb of Indian Zehneria

【別名】老鼠擔冬瓜、野苦瓜、扣子草、玉鈕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馬BAO兒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lothria indica Lour.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挖塊根,去泥及細根,洗淨,切厚片;莖葉切碎,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馬BAO兒,攀緣或平臥草本。塊根薯狀。莖枝纖細,有稜溝,無毛。捲鬚不分枝。葉柄細,長2.5-3.5cm,葉片膜質,多形,三角狀卵形、卵狀心形或戟形,興發裂或3-5淺裂,長3-5cm,寬2-4cm,上面深綠色,脈上極短的柔毛,背面淡綠色,無毛,先端渭尖或稀短漸尖,基部彎缺半圓形,邊緣微波狀或有疏齒,脈掌狀。雌雄同株;雄花單生或稀2-3朵生於短的總狀花序上,花序梗纖細,極短,花梗絲狀,花萼寬鍾形,萼齒5,花冠5裂,淡黃色,有極短的柔毛,雄蕊3,2枚2室,1枚1室,有時全部2室;雌花在與雄花同一葉腋內單生或雙生,子房狹卵形,有疣狀凸起,花柱短,柱頭3裂,退化雄蕊腺體狀。果實長圓形或狹卵形,兩端鈍,外面無毛,長1-1.5cm,寬0.5-0.8cm,成熟後橘紅色或紅色。種子灰白色,卵形,基部稍變狹,邊緣不明顯。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常生於林中陰濕處及路旁、田邊及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性狀】性狀鑒別,塊根呈薯狀,表面圭黃色至棕黃色。切麵粉白色至黃白色,粉性;質堅脆,易折斷。莖纖細扭曲,暗綠色或灰白色,有細縱稜。鄭須細絲狀。單葉互生,皺縮,捲曲,多破碎,完整葉呈三角狀卵形或心形,上表面綠色,密佈灰折色小凸點,下表面灰綠色,葉脈明顯。氣微,味微澀。

【性味】味甘;苦;性涼

【歸經】肺;肝;脾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化痰利尿。主治癰瘡癤腫;痰核瘰疬;咽喉腫痛;痄腮;石淋;小便不利;皮膚濕疹;目赤黃疸;痔瘺;脫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魚口便毒,為洗藥。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消腫拔毒,除痰散結,清肝利水。治癰瘡癤腫,皮膚濕疹,咽喉腫痛,腮腺炎,尿路感染、結石,急性結膜炎,小兒疳積。

【摘錄】《中華本草》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