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枝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綱目》:楊枝硬而揚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蓋一類二種也,蘇恭所說為是。按《說文》雲,楊,蒲柳也;從木易聲。又《爾雅》雲,楊,蒲柳也;旄,澤柳也;檉,河柳也。觀此,則楊可稱柳,柳亦可稱楊,故今南人猶並稱楊柳。楊柳縱橫倒順,插之皆生。春初生柔夷、即開黃蕊花,至春晚葉長成後,花中結細黑子,蕊落而絮出如白絨,因風而飛。其嫩芽可作飲湯。

【拼音名】Liǔ Zhī

【別名】楊柳條、柳條

【來源】

藥材基源: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lix babylonica L.

采收和儲藏:春季摘取嫩樹枝條,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喬木,高可達18m,樹冠開展疏散。樹皮灰黑色,不規則開裂;枝細,下垂,無毛。芽線形,先端急尖。葉狹披針形,長9-16cm,寬0.5-1.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葉柄長(3-)5-10mm,有短柔毛;托葉僅生在萌發枝上。花序先葉或與葉同時開放;雄花序長1.5-3cm,有短梗,軸有毛;雄蕊2,花藥紅黃色;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2;雌花序長達2-5cm,有梗,基部有3-4小葉,軸有毛;子房橢圓形,無柄或近無柄,花柱短,柱頭2-4深裂;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有1。蒴果長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耐水濕,也能生於旱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長江及黃河流域,其他各地均有栽培。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不耐蔭,較耐寒,耐濕性強,短期淹水沒頂不致死亡,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活的壤土或石灰石性土壤生長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和扦插繁殖。可以用種子繁殖培育新品克服長期無性繁殖而引起的植株早衰現象,並可增強抗病能力,隨采隨播。扦插繁殖為主,春、秋季均可扦插。春季在萌芽前,秋季在落葉後,選2-3年生,直徑0.8-1.5cm,長15-20cm的插條,按行株距30cm×20cm扦插育苗;或按行株距2m×20cm或3m×2m開穴,扦插造林。

田間管理 生長期間以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及時去萌櫱,追施氮肥,清除雜草,秋季落葉後進行冬剪,提高分枝點。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銹病,蟲害有光肩星牛、柳癭蚊、楊扇舟蛾、柳九星葉(蟲甲)、柳毒蛾、柳金花蟲等。

【性狀】

性狀鑒別 嫩枝圓柱形,直徑5-10mm,表面微有縱皺紋,黃色。節間長0.5-5cm,上有交叉排列的芽或殘留的三角形瘢痕。質脆易斷,斷面不平坦,皮部薄而淺棕色,木部寬而黃白色,中央有黃白色髓部。氣微,味微苦、澀。

顯微鑒別 枝橫切面:表皮為1列細胞,外被較厚角質層,較粗的枝可見木栓層。皮層明顯,中柱鞘部位可見纖維束群,老枝為斷續排列的環狀,韌皮部寬廣,有纖維束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佔絕大部分,導管常單個或1-3個相連。中央髓部發達,由大型薄壁細胞組成。皮層和韌皮部薄壁細胞中有草酸鈣簇晶和方晶。

【化學成份】木質部含水楊甙(salicin)

【藥理作用】水楊甙與稀鹽酸或硫酸共煮可水解為水楊甙元(Saligenin或 Salicyl alcohol)及葡萄糖。水楊甙可作苦味劑(局部作用於胃),吸收後部分變為水楊酸(解熱止痛),隨即很快水解。由於水楊甙轉變為水楊酸之程度不恆定,故臨床上不能用前者代替後者。水楊甙元4-10%濃度可作局部麻醉用,幾乎無毒。

【性味】苦;性寒

【歸經】胃;肝經

【功能主治】祛風利濕;解毒消腫。主治風濕痺痛;小便淋濁;黃疸;風疹瘙癢;疔瘡;丹毒,齲齒;齦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熏洗。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治小兒一日五日寒熱,煮柳枝浴之。

2.《日華子本草》:可消食。

3.《滇南本草圖說》:主治血凝氣滯,風寒外束;小兒痘症,有烏頭陷頂,漿升不起者,煎服或浴之。

4.《綱目》:煎服,治黃痘,白濁;酒煮,熨諸痛腫,去風,止痛消腫。

5.《得配本草》:去風熱,除濕痺。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