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筋

【出處】出自《唐本草》

【拼音名】Lu Jīn

【英文名】Deer Sinew, Sika Sinew, Red Deer Sinew,

【來源】

藥材基源: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四肢的肌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殺鹿後,取四肢,抽出鹿筋,保留蹄部,洗淨,鮮用或陰乾。

【原形態】

1.梅花鹿,體長約1.5m左右,體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顯,耳大直立,頸細長。四肢細長,後肢外側踝關節下有褐色足跡腺,主蹄狹小,側蹄小。臀部有明顯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長全時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與眉叉較遠,主幹末端再分兩小枝。梅花鹿冬毛檢疫站棕色,白色斑點不顯。鼻面及頰部毛短,毛尖沙黃色。從頭頂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線。白色臀斑有深棕色邊緣。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側同體色,內側色稍淡。夏毛薄,無絨毛,紅棕色,白斑顯著,在脊背兩旁及體側下緣排列成縱行,有黑色的背中線。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較體色為淺。

2.馬鹿,體形較大,體長2m,體重超過200kg。肩高約1m,背平直肩部與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圓錐形。頸長約占體長1/3,頸下被毛較長。四肢長,兩側蹄較長,能觸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幾與主幹成直角,主十稍向後略向內彎,角面除尖端外均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狀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頜深棕色,頰棕色,額部棕黑色。耳外黃褐、耳內白色。頸部與身體背面稍帶黃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線。四肢外側棕色,內側較淺。臀部有黃赭色斑。夏毛較短,沒有絨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棲於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緣。

2.棲於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資源分佈:1.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

2.分佈於東北、西北及內蒙古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1)梅花鹿筋,本品呈細長條狀,長25-43cm。粗0.8-1.2cm。金黃色或棕黃色,有光澤,半透明。懸蹄小,蹄甲黑色,光滑,呈稍狹長的半圓形,蹄墊灰黑色,角質化。蹄毛棕黃色或淡棕色,細而柔軟。籽骨4塊,關節面光滑,2、3籽骨似舌狀,稍大,長1.2-1.4cm,寬0.5-0.7cm,1、4籽骨關節面均有1條稜脊,一側斜面呈長條形,長0.9-1.1cm,寬0.4-0.6cm。質堅韌,難折斷,氣微腥,味淡。

(2)馬鹿筋,本品呈細長條狀,長37-54cm,粗1.4-3cm。紅棕色或棕黃色,有光澤,不透明或半透明。懸蹄較大,蹄甲黑色,光滑,呈半圓錐狀,頂部鈍圓,蹄墊灰黑色,角質化。蹄毛棕黃色或棕色,稍柔軟。籽骨4塊,關節面光滑,2、3籽骨似舌狀,稍大,長1.6-1.8cm,寬0.8-1cm,1、4籽骨關節面均有1條稜脊,一側斜面呈長條形,長1.3-1.5cm,寬0.7-0.9cm,一側斜面呈長條形,長1.3-1.5cm,寬0.7-0.9cm,一側斜面呈長半圓形,長1.3-1.5cm ,寬0.7-0.9cm。質堅韌。氣微腥,味淡。

【炮製】斬去蹄甲後,用溫水略洗,置炭火上烘軟,切成小段。

【性味】味鹹;性溫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主治肝腎虧虛;工業國損絕傷;風濕痺痛;轉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煮食,60-120g。

【各家論述】

1.《唐本草》:主勞損續絕。

2.《本經逢原》:大壯筋骨,食之令人不畏寒冷。

3.《本草求莫》:補陽。

4.《四川中藥志》:治風濕關節痛,手足無力及腳轉筋。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