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貝母

【拼音名】Hu Běi Bei Mǔ

【英文名】BULBUS FRITILARIAE HUPEHENSIS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湖北貝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Hsiao et K.C.Hsia的乾燥鱗莖。夏初植株枯萎後採挖,用石灰水浸泡,硫黃熏;或清水浸泡,乾燥。

【性狀】本品呈扁圓球形,高0.8~2.2cm,直徑0.8~3.5cm,表面類白色至淡棕色。外層鱗葉2瓣,肥厚,略呈腎形,或大小懸殊,大瓣緊抱小瓣,頂端閉合或開裂。內有鱗葉2~6枚及干縮的殘莖。內表面淡黃色至類白色,基部凹陷呈窩狀,殘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數鬚根。單瓣鱗葉呈元寶狀,長2.5~3.2cm,直徑1.8~2cm。質脆,斷面類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苦。

【鑒別】

(1) 本品粉末淡棕黃色。澱粉粒甚多,廣卵形、長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7~54μm,臍點點狀、人字形、裂縫狀或雙分叉馬尾狀,層紋明顯細密;偶見復粒,由2~3分粒組成,形小。表皮細胞方形或多角形,垂周壁呈不整齊的連珠狀增厚;有時可見氣孔,扁圓形,直徑54~62μm,副衛細胞4~5個。草酸鈣結晶稜形、方形、顆粒狀或簇狀,直徑可達50μm。導管螺紋或環紋,直徑6~20μm。

(2) 取本品粉末10g,加乙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稀鹽酸10ml,攪拌使溶解,濾過,濾液用40%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至10以上,用氯仿振搖提取2次,每次10ml,合併氯仿液,蒸乾,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湖北貝母對照藥材,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醋酸乙酯-二乙胺(30:20:3.8)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炮製】洗淨,乾燥。

【性味】微苦,涼。

【歸經】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止咳,散結。用於熱痰咳嗽,痰核瘰疬,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3~9g,研粉沖服。

【注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摘錄】《中國藥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