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尾草

【出處】《綱目》

【拼音名】Gǒu Wěi Cǎo

【別名】莠(《詩經》),光明草、阿羅漢草(《綱目》),狗尾半支(《綱目拾遺》),谷莠子(《植物名匯》),洗草(《貴州民間方藥集》),犬尾草、犬尾曲(《福建民間草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狗尾草的全草。夏、秋采收,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根須狀,稈直立或基部膝曲,通常較細弱。葉鞘較鬆弛,無毛或具柔毛;葉舌具長1~2毫米的纖毛;葉片扁平,長5~30厘米,寬2~15毫米,頂端漸尖,基部略呈圓形或漸窄,通常無毛。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形,長2~15厘米,微彎垂或直立,綠色、黃色或變紫色;小穗橢圓形,先端鈍,長2~2.5毫米;第一穎卵形,具3脈,第二穎具5脈;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7脈,有一窄狹的內稃。谷粒長圓形,頂端鈍,具細點狀皺紋。花果期夏秋間。

【生境分佈】生長於荒野、道旁。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性味】

1《陸川本草》:涼,淡。

2《四川中藥志》:性平,味淡,無毒。

【功能主治】

除熱,去濕,消腫。治癰腫,瘡癬,赤眼。

1《綱目》:治疣目,貫發,穿之即干滅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轉目險,以一、二莖蘸水戛去惡血。

2《綱目拾遺》:治療癰癬。面上生癬,取草效莖揉軟,不時搓之。

3《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治目疾。又用治麻(疣)子。

4《陸川本草》:去濕,消腫。治黃水瘡。

5《重慶草藥》:治目疾流淚起霧。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4錢(鮮者1~2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附方】

1治遠年眼目不明:狗尾草研末,蒸羊肝服。(《分類草藥性》)

2治羊毛斑(一名羊毛痧):以狗尾草煎湯內服,外用銀針挑破紅瘰,用麻線擠出瘰中白絲如羊毛狀者,否則脹死。(《周益生家寶方》)

【備註】西藏地區使用的狗尾草,為金狗尾草的全草。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