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實

【出處】《國藥的藥理學》

【拼音名】Du Sōnɡ Shi

【別名】杜松(《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柏科植物杜松的果實。10月果實成熟時打下,陰乾。

【原形態】

杜松,又名:崩松、棒兒松、刺柏。

灌木或喬木,高達10米餘。樹皮暗灰褐色,老樹有縱剝裂紋,樹冠圓錐形或圓形等。葉3枚輪生,針形,長10~20厘米,寬約1毫米,先端尖銳,表面有深槽及一白色氣孔帶,質堅硬,刺手。花腋生,雌雄異株,雄花卵形,為多對雄蕊組成,長4~4.5毫米,黃色;雌花球形,長3毫米,綠色。球果通常球形,直徑8毫米左右,紫褐色,表面被白粉。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境分佈】生長於向陽山坡、乾燥貧瘠的砂礫土地。分佈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及東北等地。

【性狀】乾燥成熟的果實呈球形或橢圓形,逕7~8毫米,紫褐色,有光澤,表面稍帶白粉。內含種子2~3枚,也有1或4枚者。種子卵圓形,褐色。氣芳香特殊,味甘。

【化學成份】

球果含揮發油,中有α-蒎烯36.3%、月桂烯12.9%、Δ3-蒈烯0.8%、檸檬烯1.6%,對-聚傘花素0.9%、β-欖香烯2.0%、石竹烯0.4%、葎草烯0.4%、γ-蓽澄茄烯0.2%、松油烯醇0.02%、龍腦和香茅醇0.20%、茴香醚0.05%等。

葉含穗花杉雙黃酮、竹柏雙黃酮A、少量扁柏雙黃酮。枝、葉含揮發油,其成分與果實揮發油相似

心材含各種萜類化合物,其中主為δ-蓽澄茄烯、α-和β-雪松烯約占70%,其他有二氫白菖考烯、叩巴萜、β-欖香烯、金合歡烯、石竹烯、葎草烯、甜沒藥烯、β-芹子烯、α-薑黃烯、羅漢柏烯、α-和β-白菖考烯、α-、β-、γ-和δ-菖蒲二烯、α-、β-菖蒲烯醇、3β-羥基山達海松酸、彌羅松酚、柳杉酚、柳杉樹脂酚、Δ6-去氫彌羅松酚、6,12-二羥基-松香四烯-5,8,11,13-酮-7、12-甲氧基-松香三烯-8,11,13-二醇-7β,11、12-甲氧基-松香四烯-6,8,11。13-醇-11、7β,12-二甲氧基-松香三烯-8,11,13-醇-11、7β-乙氧基-12-甲氧基-松香三烯-8,11,13-醇-11、黃檜醇,以及草酚酮倍半萜化合物努特卡醇等。

【藥理作用】杜松種子石油醚提取物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製作用,稀釋至1:1600仍能制止細菌發育,將石油醚浸膏順次用3%碳酸氫鈉、3%碳酸鈉、3%氫氧化鉀處理,發現由氫氧化鉀液所得到的部分有抗菌作用,稀釋至1:12800亦有作用,但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及志賀氏痢疾桿菌則無作用。將此物減壓蒸餾所得之蒸餾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稀釋至1:12800時亦有抗菌作用。經化學測定此抗菌物為松香酸的異構體。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利尿。

1《國藥的藥理學》:利尿發汗。用於水腫、尿道生殖器疾患、痛風等。

2王殿翔《生藥學》:有健胃及興奮作用。用於心臟病或肝臟疾患所致的水腫。

3《寧夏中草藥手冊》:發汗,利濕,鎮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3~1錢。外用:搗敷。

【附方】治風濕關節痛:杜松子適量,搗爛外敷。(《寧夏中草藥手冊》)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