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黃

【出處】《本經》

【拼音名】Ci Huanɡ

【別名】黃安(《石藥爾雅》)

【來源】為硫化物類礦物雌黃的礦石。採挖後,除去雜石、泥土。

【原形態】單斜晶系。晶體常呈柱狀,往往帶有彎曲的晶面,集合體則呈桿狀、塊狀、雞冠狀。檸檬黃色,有時微帶淺褐色。條痕與礦物本色相同,惟色彩更為鮮明。光澤視方向不同而變化,由金剛光澤至脂肪光澤,新鮮斷面呈強烈的珍珠光澤。半透明。解理完全。硬度1.5~2。比重3.4~3.5。具柔性,薄片能彎曲,但無彈性。通常產於低溫熱液礦床中,溫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常與雄黃、輝銻礦等共生。

【生境分佈】產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四川、陝西等地。

【性狀】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全體呈檸檬黃色,雜有灰綠色。表面常覆有一層黃色粉末,微有光澤,不平坦。體較重,質脆易碎,斷面不平坦。結晶塊呈柱狀,半透明,有樹脂樣光澤;含夾雜物則呈灰綠色,不透明,無光澤,微有特異臭氣。有毒,勿用口嘗。以塊大、透明、質脆、黃色鮮明、有樹脂樣光澤者為佳。不溶於水及鹽酸,可溶於硝酸,溶液呈黃色;溶於氫氧化鈉溶液呈棕色。燃之易熔融,成紅黑色液體,生黃白色煙,有強烈的蒜臭氣,冷卻後熔融物凝結成紅黑色固體。

【化學成份】含三硫化二砷,其中砷61%,硫39%,通常帶有雜質如Sb2S3、FeS2、SiO2、泥質等。北京市售品主含三硫化二砷,其中砷60.64%,硫30.88%,並含鐵、硅等雜質。

【藥理作用】雌黃1:2的濃度,在試管內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

【炮製】研成粉末。

【性味】

辛,平,有毒。

1《本經》:味辛,平。

2《綱目》:辛,平,有毒。

【歸經】《得配本草》:入肝經陰分。

【功能主治】燥濕,殺蟲,解毒。治疥癬,惡瘡,蛇蟲螫傷,癲癇,寒痰咳喘,蟲積腹痛。

1《本經》:主惡瘡頭禿痂疥,殺毒蟲虱、身癢、邪氣諸毒。

2《別錄》:蝕鼻中息肉,下部匿瘡,身面白駁,散皮膚死肌及恍惚邪氣,殺蜂蛇毒。

3《醫學入門》:治烏癩,肺勞久嗽,婦人血氣久冷,心痛不止。

4《綱目》:治冷痰勞嗽,血氣蟲積,心腹痛,癲癇,解毒。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調敷。內服:入丸、散。

【注意】

陰虧血虛及孕婦忌服。

【附方】

1治牛皮頑癬:雌黃末,入輕粉,和豬膏敷之。(《仁齋直指方》)

2治烏癩瘡:雌黃,不限多少。細研如粉,以醋並雞子黃和令勻。塗於瘡上,干即更塗。(《聖惠方》殺蟲方)

3治頭上生瘡及一切惡瘡:雌黃一兩(細研),黃連一兩半(去須),苦參一兩,礜石、閭茹一兩,莽草半兩,硃砂二分(細研)。上藥,先細銼四味(草藥),以臘月豬脂一斤,慢火同煎,三上三下,去滓,下研了藥,不住手攪令成膏,入瓷盒中盛。每用少許,塗於瘡上。(《聖惠方》雌黃膏)

4治癲癇瘈疭,眼暗嚼舌:雌黃、黃丹(炒)各一兩。為末,入麝香少許,以牛乳汁半升熬成膏,和杵千下,丸如麻子大。每溫水服三、五丸。(《仁齋直指方》)

5治風癇,欲發即精神不定,眼目不明,瘈疭惡聲,嚼舌吐沫:雌黃一兩(葉子者),鐵粉二兩,黃丹二兩(與雌黃同略炒過)。上藥都細研為末,以粳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牛乳下五丸;如無牛乳,溫水下亦得。(《聖惠方》雌黃丸)

6治咳嗽喘急:雌黃一分,雄黃二分,杏仁七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藥細研為末,以蟾酥和丸,如粟米大。不計時候,以燈心煎湯下三丸。(《聖惠方》)

7治停痰在胃,喘息不通,呼吸欲絕:雌黃一兩,雄黃一錢。為末,化蠟丸彈子大。每服一丸,半夜時投熱糯米粥中食之。(《濟生方》)

8治胃反嘔吐不止,飲食不下:雌黃-分(研),甘草半分(生)。上二味為末,爛飯和丸,如梧桐於大。用五葉草,糯米同煎湯下四丸。(《聖濟總錄》雌黃丸)

9治久心痛,時發不定,多吐清水,不下飲食:雌黃二兩。細研,以醋二升,下雌黃末,慢火煎成膏,入於蒸餅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薑醋湯下七丸。(《聖惠方》)

十治小便滑數:雌黃(研如粉)一兩,乾薑半兩(銼,入鹽四錢匕,同炒黃色)。上二味搗研為末,用干蒸餅為末,入水內拌和搗熟,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空心鹽湯下。(《聖濟總錄》雌黃丸)

【各家論述】《綱目》:雌黃、雄黃同產,治病則二黃之功亦彷彿,大要皆取其溫中、搜肝、殺蟲、解毒、祛邪焉爾。

【備註】本品與雄黃的性狀比較相似,但雄黃呈紅色或橘紅色,雌黃則為黃色,可以區別。

【摘錄】《*辭典》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