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蕊草

百蕊草--《全國中草藥彙編》

【拼音名】 Bǎi Ruǐ Cǎo

【別名】一棵松、鳳芽蒿、青龍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參、小草、白風草

【來源】為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的全草。夏秋採集,洗淨曬乾。

【性味】辛、苦、澀,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解署。用於腸炎,肺膿瘍,扁桃體炎,中署,急性乳腺炎,淋巴結結核,急性膀胱炎。

【用法用量】 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百蕊草--《辭典》

【出處】《本草圖經》

【拼音名】 Bǎi Ruǐ Cǎo

【別名】百乳草(《本草圖經》),地石榴(《貴州民間方藥集》),小草(《全展選編·內科》)。

【來源】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全草。春、夏采收,曬乾。

【原形態】多年生半寄生草本,高15~30厘米。基部多分枝,枝柔細,有稜條。葉互生;線形而尖,長2~5厘米,寬約2毫米,具1脈。花小,腋生;具1苞片和2小苞片;花被鍾狀,綠白色,5裂,偶4裂;雄蕊與裂片同數,著生於裂口內面,並與裂片對生;子房下位,柱頭頭狀。堅果球形,逕約2毫米,花被宿存,網紋顯著。花期4月。果期5月。

【生境分佈】生長在田野及山區沙地邊緣和草地中。分佈我國南北各地。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補腎澀精。治急性乳腺炎,肺炎,肺膿瘍,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腎虛腰痛,頭昏,遺精,滑精。

1《國藥提要》:"治頭瘡及頸淋巴腺炎。"

2《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頭昏體弱,腰痛,遺精,滑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泡酒。

【附方】

1治腎虛腰痛頭暈:地石榴一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2治急性乳腺炎:小草十五至二十株。煎水三百毫升,以米酒一杯送服。(《全展選編·內科》)

【臨床應用】 治療各種急性炎症:取百蕊草全草(干品)煎服。春、夏採集者,每日0.5~2兩;秋季採集者,每日2~3兩(小兒酌減)。治療各種急性炎症計30餘種,200餘例,有效率平均在90左右。其中急性乳腺炎44例,痊癒31例,顯效9例,好轉2例,無效2例,平均療程4天;大葉性肺炎40例,痊癒30例,顯效2例,好轉1例,無效7例,平均療程12天,治癒病例體溫恢復正常平均2.5天,X線胸片檢查局部炎症吸收平均12.7天;肺膿瘍14例,痊癒7例,顯效及好轉各1例,無效5例,治癒病例體溫恢復正常平均6天,X線胸片檢查局部炎症吸收平均28天。其它如化膿性心包炎、腦外傷感染、皮膚膿腫、支氣管肺炎等,效果亦好。據觀察,藥材以春、夏採集者療效較高;煎藥時火力不宜過大,煮沸時間不宜過長;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鏈球菌所引起的疾病,如乳腺炎、肺炎、肺膿瘍、扁桃體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效果較好;對於大腸桿菌所引起的疾病,如急性泌尿系感染,效果較差.用於手術後預防感染,亦有效果。

【摘錄】《*辭典》

百蕊草--《中華本草》

【出處】出自《本草圖經》

【拼音名】 Bǎi Ruǐ Cǎo

【別名】百乳草、地石榴、草檀、積藥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或其變種長梗百蕊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hesium chinense Turcaz.2.Thesium chineuse Turcz.var.longipedun-culatum Chu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拔取全草,去淨泥土,曬乾。

【原形態】

1.多年生柔弱草本,高15-40cm。全株多少被白粉,無毛;莖細長,簇生,基部以上疏分枝,斜升,有縱溝。葉線形、長1.5-3.5cm,寬0.5-1.5mm,先端急關或漸尖,具單脈。花單一,5數,腋生;花梗短或很短,長3- 3. 5mm;苞片1枚,線狀披針形;小苞片2枚,線形,長2-6mm,邊緣粗糙;花被綠白色,長2.5-3mm,花被管呈管狀,花被裂片,先端銳尖,內彎,內面的微毛不明顯;推蕊不外伸;子房無柄,花柱很短。堅果橢圓形或近球形,長或寬2-2.5mm,淡綠色,表面有明顯、隆起的網脈,先端的宿存花被近球形,長約2mm;果柄長3. 5mm。花期4月,果期6月。

2.本變種的果柄長可達8mm,余與百蕊草相同。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沙地草叢中或石坎邊。

2.生於草坡。

資源分佈:1.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至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

2.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山西、廣東、四川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多分枝,長20-40cm。根圓錐形,直徑1-4mm;表面棕黃色,有縱皺紋,具細支根。莖叢生,纖細,長12-30cm,暗黃綠色,具縱稜;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互生,線狀披針形,長1-3cm,寬0.5-15mm,灰綠色。

小花單生於葉腋,近無梗。堅果近球形,直徑約2mm,表面灰黃色,有網狀雕紋,有宿存葉狀小苞片2枚。氣微,味淡。

以果多、色灰綠、無泥砂者為佳。

顯微鑒別 百蕊草 莖橫切面:類圓形,有5-10稜。表皮細胞長方形,外壁稍厚。皮層外側為2-3列厚用細胞,稜處更發達;薄壁細胞橢圓形或類圓形,向內細胞漸大。中柱鞘纖維束帽狀,位於韌皮部外側。維管束外韌型。形成層通常不明顯。木質部導管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13-33μm,單個散在或2-3個成群;木射線寬1列細胞,壁稍厚,木化。髓部常因薄壁細胞破裂而成空洞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相似,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外側常略呈乳頭狀;葉綠表皮外側被角質層。葉肉細胞分化不明顯,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片晶。主脈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發達。

葉表面觀:上、下表皮細胞呈多角形或長方形,垂周壁平直。氣孔千軸式。葉緣細胞常見有角質層突起。

理化鑒別 取粉末1g,加甲醇10ml,回流提取30min,濾過。取濾液5ml,加少量鹽酸及鎂粉,呈橙紅色。

【化學成份】全草含3,5,7,4′-四羥基黃酮-3-葡萄糖-鼠李糖甙(3,5,7,4′-tetrahydrox-yflavone-3-glucosyl-rhamnoside),紫雲英甙(astragalin)即3,5,7,4′-四羥基黃酮-3-葡萄糖甙(3,5,7,4′-tetrahydroxyflavone-3-glucoside),山柰酚(kaempferol),丁二酸即琥珀酸(succinic acid)[1],以及生物鹼、甾醇、酚類、揮發油、D-甘露醇(D-mannitol)〔2〕。

【藥理作用】抑菌作用 百蕊草素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均有抑製作用;琥珀酸對白色念珠菌無抑製作用。百蕊草素Ⅰ僅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桿菌有抑製作用。

【性味】辛;微苦;性寒

【歸經】脾;腎經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主風熱感冒;中暑;肺癰;乳蛾;淋巴結結核;乳痛;癤腫;淋證;黃疽;腰痛;遺精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9;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國藥提要》:治頭瘡及頸淋巴腺炎。

2.《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頭昏體弱,腰痛,遺精,滑精。

【摘錄】《中華本草》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