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病多怪

周仲瑛認為,凡病人臨床症狀怪異奇特,表現中醫所說的「痰」證(包括無形之痰),採用中醫化痰、祛痰等法治療,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療效。

痰之生成,涉及到外感、內傷多個方面,是遭受多種致病因素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同時,當因痰導致某一病證之後,則痰已成為新的發病之因,每與原始病因或其他同期病理產物合邪而致病,形成惡性循環。另外,痰可隨氣上下,無處不到,既可阻於肺、蒙於心、蘊於脾、鬱於肝、動於腎,亦可外流骨節經絡,表現不同的臟腑經絡見症。從痰的性質方面來看,還可進一步區分為風痰、寒痰、濕痰、熱痰、燥痰及郁痰等。

周仲瑛從長期臨床實踐中發現,凡有痰者,眼皮及眼下必有煙灰黑色。其中面色灰暗如土色者為虛寒痰,面頰色紅而有油光者為熱痰,黃滯者為濕痰,青晦者為風痰。病人肥胖頸短,形態壅腫者為痰體。表情呆滯,目睛轉動不靈者為痰阻於竅。從痰的色質氣味來看,周仲瑛認為,病程短而病情輕者,痰色清白,氣味亦淡;久而重者,黃濁稠黏凝結,咯之難出,漸成惡味,腥臭鹹苦。若痰吐地上,干後如蝸牛行走之涎沫,或在日光下有五色華彩者均為實痰;吐出後易於化水者,屬虛寒。痰味甜者多為脾熱,味苦為膽熱,味腥臭為肺熱,味鹹為腎虛。若痰結日久,攻之不易消克者,則為老痰、頑痰,常易發生怪症。

對痰的治療,周仲瑛強調應首分臟腑虛實,其次應審標本緩急。凡因病生痰者,不能見痰治痰,應先治其病,病去則痰自清;若因痰而續發某些病證時,則應以治痰為先,痰去則諸證自愈。再其次,脾濕是成痰的基礎,理脾化濕為治痰之要著。而且治痰還須理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自無停積成痰之患。同時治痰應兼治火,氣火偏盛灼津成痰者,治宜清降;氣火偏虛津凝為痰者,又當溫補。至於治痰,原則上必須以化痰、祛痰為大法。化痰能使痰歸正化,消散於無形,或使其稀釋排出體外,其適應的範圍最廣,可用於實證病勢不甚,或髒氣不足,因虛生痰者。祛痰能蕩滌祛除內壅的積痰,包括滌痰、豁痰、吐利等法,適用於邪實而正不虛,病勢驟急,或病延日久,頑痰、老痰膠固不去者。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