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湯治療熱入血室

《傷寒論》中提到「熱入血室」這一特定概念,後世醫家把小柴胡湯作為治療熱入血室的專用方。

  《傷寒論》論小柴胡湯治熱入血室

《傷寒論》第144條:「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提到熱入血室的還有第143條:「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當刺期門,隨其實而取之。」第145條:「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所謂「熱入血室」,是指婦女經期外感,表現為寒熱往來,甚則神志變化等一系列症狀的一種特定病證。後世醫家多用小柴胡湯加減方治療,通常加用活血調經之品。

  後世視小柴胡湯為熱入血室專方

許叔微在《普濟本事方》中治療熱入血室用小柴胡加地黃湯。附案如:「辛亥中,寓居毗陵,學官王仲禮,其妹病傷寒發熱,遇夜則如有鬼物所憑,六七日忽昏塞,涎響如引鋸,牙關緊急,瞑目不知人,疾勢極危,召予視。予曰:得病之初,曾值月經來否?其家云:月經方來,病作而經遂止。得一二日,發寒熱,晝雖靜,夜則有鬼祟。從昨日來,涎生不省人事。予曰:此熱入血室證也……醫者不曉,以剛劑與之,遂致胸膈不利,涎潮上脘,喘急息高,昏冒不知人。當先化其涎,後除其熱。予急以一呷散投之。兩時頃,涎下得睡,省人事。次授以小柴胡加地黃湯,三服而熱除,不汗而自解矣。

王好古在《湯液本草》中指出:「婦人經水適來適斷,傷寒雜病,易老俱用小柴胡湯主之,加以四物之類,並秦艽、牡丹皮輩,同為調經之劑。」

當然,病證表現為寒熱往來,治療也應以小柴胡湯為主,所加活血調經藥僅為佐使之品,而處方絕不可以以血藥為主。

劉河間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從另一角度強調:「如經水適來適斷,往來寒熱者,先服小柴胡,以去其寒熱,後以四物湯調治之。如寒熱不退,勿服四物……」

  瘀血所致寒熱往來、神誌異常不在此例

清代醫家錢潢在《傷寒溯源集》中論及《傷寒論》第143條、第144條時指出:「前後婦人中風兩條,仲景雖分言之,以互相發明其義,而學人當合論之以悉其旨可也。但前以七八日而脈遲身涼,此以七八日而續得寒熱,皆熱邪已入之變症,又示人以熱入血室之見症頗有不同,無一定之式,未可執泥以生疑二也。但不揣愚昧,意謂仲景氏雖但曰小柴胡湯主之,而湯中應量加血藥,如牛膝、桃仁、丹皮之類。其脈遲身涼者,或少加姜、桂,及酒制大黃少許,取傚尤速,所謂隨其實而瀉之也。若不應用補者,人參亦當去取,尤未可執方以為治也。」

此論對後世醫家影響較大,臨證可從。

日本學者湯本求真在《皇漢醫學》中加按語謂:「小柴胡湯加牛膝、桃仁、牡丹皮之類,不如小柴胡湯合用桂枝茯苓丸之正當。」

實際上,「小柴胡湯加牛膝、桃仁、牡丹皮之類」與「小柴胡湯合用桂枝茯苓丸」,二者之間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在於是否加用桂枝。湯氏之說明顯不及錢氏之論。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