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少陽太陰治療心下痞

案 例


趙某,男,57歲。2010年3月17日初診。

心下痞滿、吞酸、噯氣、納差1年餘,纖維胃鏡檢查提示「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反流性食道炎」。經中、西藥物治療效果欠佳。診見:心下痞滿,吞酸,噯氣,納差,口乾喜飲,口苦,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無四逆。舌苔白,脈細弦。辨六經屬少陽、太陰合病。辨方證屬小柴胡湯合《外台》茯苓飲加烏賊骨、浙貝母方證。處方:柴胡12克,黃芩10克,清半夏15克,黨參10克,陳皮30克,枳實10克,茯苓12克,蒼朮10克,烏賊骨10克,浙貝母10克,炙甘草6克,生薑15克,大棗4枚。7劑,水煎服。

2010年3月24日二診:藥後心下痞滿、吞酸、噯氣減輕。上方去浙貝母,加砂仁6克,7劑,水煎服。

2010年3月31日三診:諸症進一步減輕,納食仍然欠佳。舌苔白,脈細弦。上方去烏賊骨,7劑,水煎服。

上方服14劑,納食好,諸症俱已,無不適,停藥。

體 會

心下痞滿,多因表邪未解,誤用下法,或中氣不足,痰濕鬱熱蘊結所致。《傷寒論》諸瀉心湯為治療心下痞的常用方。而《外台》茯苓飲方,多為時醫所不習用。

關於《外台》茯苓飲方證

《外台》茯苓飲方證出自《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附方:「《外台》茯苓飲: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方由茯苓、人參、白朮、枳實、橘皮、生薑組成,用於中寒停飲所致心下痞滿(或胸滿、腹脹)、噯氣、納差者。馮世綸老師傳承其老師胡希恕經驗,常以本方加清半夏治療心下痞滿屬中寒停飲者。《解讀張仲景醫學》一書中指出:「本方加半夏則傚尤捷,不問其吐水與否,若以心胸滿不能食為目的活用於胃炎、胃下垂以及潰瘍諸病,均有良驗。」本方與旋覆代赭湯同屬治療太陰病方,書中指出二方的鑒別:「此與旋覆代赭湯均屬常用的治胃良方。本方證亦常有噫氣,但患者以噫氣為快,且大便多溏,與旋覆代赭湯證苦於噫氣不除、大便虛秘者顯異。」

本方與半夏瀉心湯同治心下痞滿。但本方用於裡虛寒之太陰病,半夏瀉心湯用於上熱下寒、半表半里陰證之厥陰病,臨證不可不辨。

對本案辨證論治的梳理

心下痞滿,吞酸,噯氣,納差,結合舌苔白,大便不成形,可辨為太陰病之《外台》茯苓飲加半夏方證。方中白朮改用蒼朮,意在祛濕化飲。陳皮用30克,清半夏用15克,為馮世綸老師在本方中的常用劑量。除上述諸症之外,尚有口乾、口苦,結合噯氣,脈中見弦,考慮有半表半里之少陽鬱熱,故合用小柴胡湯和解清熱。吞酸明顯,加用時方「烏貝散」(烏賊骨、浙貝母)意在制酸以治標。隨著症狀緩減,漸減治標之藥,加用溫運太陰之砂仁。方證相合,服藥28劑而收全功。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