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主治咳逆上氣」臨床治驗

當歸「主治咳逆上氣」,始見於《神農本草經》。以下就其作用機理與臨床應用加以論述。

作用機理

當歸味甘辛性溫,根多油脂主滋潤,其功效以滋養為主,善補血養血,和血活血,又長於潤腸通便,潤肺止咳。

「咳逆上氣」實指咳嗽、氣喘而言。正如《素問·咳論》所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當歸「主治咳逆上氣」的機理是多方面的。

利氣活血。氣主傳導,血主滋潤。氣行血盈,大腸傳導順暢。當歸利氣活血是「主治咳逆上氣」的主要功效之一。《本經》當歸列為中品,中品諸藥「主通調氣血,卻邪治病。」當歸之辛主利氣,又能活血,氣暢血和,肺氣宣肅,咳逆自止。

甘滋辛潤。肺為嬌髒,喜滋潤,惡燥澀。肺燥失潤,宣肅失常,是以作咳。《景岳全書》治外感咳嗽用六安煎加生薑,「若肺脘燥澀痰氣不利,或年老氣衰,咳嗽費力者,於本方加當歸二三錢。」甘潤之品頗多,於邪氣外感,而燥澀於內之時,諸甘潤藥多不及當歸之甘辛,其甘潤以滋燥,辛通能利氣,有潤燥之功,而無甘緩凝邪之弊。《醫方集解》之百合固金湯用「歸芍養血」,養血便有滋燥之功,故可用於肺腎陰虛、肝血不足之咳嗽痰血證。

滋腎納氣。腎主藏精,血能化精,當歸養血補血,善補肝血之虛,故能使腎精內充。腎主納氣,精血不足,氣失攝納,不能歸根,是以作咳作喘,正所謂虛喘出於肺腎二髒。當歸滋肺養血,有益於肺腎二髒,故可治肺腎虛喘。《景岳全書》貞元飲用熟地、當歸、炙甘草以滋陰養血,填精納氣,為治元海無根而虛喘欲脫之要方。《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哮喘門》引張介賓之大補元煎、右歸丸、大營煎、小營煎,以治氣血虧損、真陰精血虛少、元陽不足之喘息,諸方皆用當歸熟地、枸杞等藥物,以補血生精,納氣定喘。

活血消痰。《證治準繩》以川當歸散(川當歸、牡丹皮、白芍葯、子芩、木通、華陰細辛、麥門冬、甘草、生地黃)「理榮衛,消瘀血,出聲音,治痰嗽。」  

潤腸降氣。《太平惠民合劑局方》蘇子降氣湯「治男女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大便風秘,澀滯不通。」當歸與蘇子、半夏、前胡、厚樸等配伍,降氣潤腸,可以平喘、通便。

養血緩肝。肝主疏洩,賴血養之,肺金製之。血虛失潤,陰虛火灼,上侮肺金,是以作咳;或氣機壅滯,肝氣逆乘,犯肺作咳,此時,當歸皆為要藥。《醫學見能》加味逍遙散治小兒咳嗽連嗆數十餘聲者,由肝血之不和。方中用當歸、白芍、茯苓、柴胡、煨姜、薄荷、丹參、香附、半夏、黃芩、五味子、丹皮、白朮、甘草。

辛溫散邪。其在表者,汗而發之。辛主發散,能走表達邪,辛散行氣,辛潤滋燥,故表證咳嗽亦可用當歸辛溫散邪,辛散利氣,如《景岳全書·新方八陣》歸柴飲、歸葛飲既以當歸分別配伍柴胡、葛根,治療血虛感邪之證。

綜上所述,當歸確能治「咳逆上氣」。其所主治咳喘氣逆,多屬內傷久咳,無問虛實、有痰無痰,皆可應用;但以精血不足者最為恰當。若系外感病程中所出現的咳逆,當以證屬風寒而偏燥者為宜,臨證須審慎。

臨床應用

乾咳喉癢。喉癢作咳,連咳數十聲,可經年不愈,或反覆發作,此即喉風咳,治用六味湯(桔梗、甘草、荊芥、薄荷、蟬蛻、防風)加全當歸,疏風利咽,養血止咳,常能迅速獲效。隨證配伍,偏熱加菊花;偏寒加蘇葉;偏燥,加百合、白芍;血瘀,加紅花;肝風上擾,加天麻、鉤籐。

燥咳。乾咳無痰,口乾便結,或咳而音啞,舌質紅,苔薄而少,脈虛細。治用當歸杏仁煎(當歸、百合、知母、麥冬、杏仁、炙百部、炙紫菀、五味子)養陰滋燥,潤肺止咳。

痰喘咳嗽。咳嗽或氣逆喘咳息促,痰涎壅盛,咯吐不已,舌質淡,苔白膩,脈虛浮。治當化痰降氣,止咳平喘,證屬虛實夾雜者宜蘇子降氣湯;咯痰味鹹,喘促息短,為下元虧虛之甚,治用金水六君煎以滋腎填精,化痰納氣平喘。

虛喘。喘促日久,氣息短促難續,動則益甚,語音低怯,精神萎頓,體力不支,舌質淡,苔薄白,脈浮弱重按反小。此由腎虛不攝,氣不歸根,宜貞元飲滋腎納氣;若元氣大虧,則用大補元煎益腎填精,大補元氣以定虛喘,有痰可合三子養親湯。    

案1.患者陳某,男,76歲,離休幹部。2007年2月6日初診。

主訴:咳嗽咯痰近兩年。現病史:咳嗽,咯吐白痰,晨起痰量較多,時有胸悶,但無憋喘,情緒好,體力尚可,飲食正常,大小便正常,聽力下降,咽痛,口渴,記憶力減退。又數十年來入睡慢,大約需要兩小時,睡境中夢多紛擾,易醒,可再入睡,白天睏倦。既往類風濕病史10年,現雙腕、膝關節疼痛。支氣管炎病史1~2年。兩年前患突發性耳聾,治療後耳聾略好轉。

診見:舌體胖,色紅暗,苔黃膩,脈滑大有力。咽峽充血(+)兩肺呼吸音粗,右肺可聞及少許干囉音。

診斷:(1)咳嗽,(2)不寐。

辨證:腎元虧虛,痰熱內阻。

治法:補腎填精,清熱化痰。

方藥:金水六君煎加味。處方:熟地24g,全當歸15g,半夏9g,陳皮15g,牛膝15g,川貝母9g,茯苓15g,炙甘草9g,桔梗12g,木蝴蝶6g。6服,水煎服,每日1服。

二診(2007年3月20日),上方共服用20服,現咯痰減輕,但口乾明顯。胃納可,睡眠仍多夢,大便正常,情緒穩定,右膝關節及左手拇指指間關節疼痛,余無所苦。舌紅暗,苔薄黃,脈滑大。此雖痰熱漸化,但陰虛難復。治療仍需滋腎養陰,化痰清熱。

處方:熟地30g,當歸15g,五味子12g,川貝9g,茯苓15g,清半夏6g,北沙參20g,苦桔梗12g,百合24g,天麥冬各15g。12服,水煎服,每日1服。

盡劑,咳嗽咯痰消失,口乾逐漸緩解,睡眠趨安,多夢減少。要求服成藥。二診方6服,共細末,水丸桐子大。每服6g,日3次。又予金水寶膠囊服用。

案2.患者王某,男,45歲,職員。濟南市人。2007年9月12日初診。

主訴:乾咳半月。現病史:1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咽痛,繼之發熱,打噴嚏,流鼻涕,服康泰克後體溫漸降,1周後感冒症狀消失,出現乾咳,晨起、夜間乾咳,咽癢不痛,癢即作咳,無明顯咽干,現已不發熱,體溫正常;無胸痛、胸悶、氣短,體力良好。飲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既往身體健康,吸煙30年史,每日20支,現已戒4~5月;嗜肉,但節制。舌質紅暗,苔黃膩,脈微浮緩。體格檢查:血壓:120/80mmHg。聲音嘶啞,咽峽充血,色暗紅。兩肺未聞及乾濕囉音。胸透未見異常。

中醫診斷:喉風咳。

辨證:風熱夾瘀,上壅咽喉。治法:疏風清熱,活血利咽。

處方:桔梗12g,甘草9g,薄荷9g,當歸15g,紅花6g,丹皮15g,荊芥穗9g,殭蠶15g,蟬蛻15g,川貝母9g(打碎)。6服,水煎服,每日1服。

2007年9月15日二診:仍有輕微咳嗽,咽癢即咳,無痰,服藥後口中自覺津液微生,患者平素飲水極少,經常口唇乾燥,服藥後已大為減輕,飲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紅,苔薄黃乏津,脈細弦。

上方去荊芥穗,加北沙參18g,連翹30g,浙貝15g。6服,水煎服,每日1服。盡劑而愈。

你可能也喜歡: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