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醫易 讀懂中醫難

讀了2012年3月26日《中國中醫藥報》的《中醫院首先要「姓中」》一文,筆者有些自己的見解。中醫應該瞭解「中」,讀懂「中」,重視「中」,才能更好地學習和運用中醫學。

  首先要瞭解「中」

中者中國之意。中醫是祖國醫學,廣義的中醫學包括多民族醫學,比如漢族醫學、苗族醫學、藏族醫學、回族醫學等,狹義的中醫學指的是漢族醫學,也是人們常說的中醫。

中者中和之意。和是中醫的核心內容,陰陽五行是中醫學的最實質內容,不管是生理,還是病理都離不開陰陽五行的相互依偎、相互變化,如《老子》就說:「萬物負陰而抱陽」。也就是說,人類生命始終在「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基礎上,成為大自然萬物之一。在治療上同樣離不開「損其有餘,補其不足」的「和陰陽」理論。

中者中目的也。達到目的就是有效之意,中醫學最講究「用療效說話」。療效分遠期療效和近期療效,中醫學在「遠期療效」方面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就是「治未病體系」,這或許是中醫學傳承幾千年不衰的原因之一。也是其他醫學體系不能與中醫學相比的地方。故在老百姓心中早有「中醫治根」之說。

中者和諧之意。中醫學是醫學、文化等的結合體。其主導思想就是「天人合一,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所治療的對象不是病,而是患了病的人,即「病、人同治」。「醫者父母心」、「站在病人內心所想」等就是中醫學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服務理念,「藥好不如心好」概括了醫者的德術大於技術,故有「治病不用藥」的美談。始終保持和諧心態為病人,為行業,為國家,為人民是中醫學的最高境界。

  其次要讀懂「中」

當真正的瞭解中醫「中」的含義後,就不會再有「中醫是技術」這樣的單純理解。中醫學是貫穿在整個宇宙間的自然規律、生命科學、人文藝術、人與自然生存等多方面的結合體。中醫人要讀懂這「中」的含義及其價值,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為人類服務,同樣也是為自己服務。

中醫學有「學中醫容易,學懂中醫難;讀中醫容易,讀懂中醫難;用中醫容易,用好中醫難;看中醫容易,看好中醫難」的行業特殊性。不瞭解中醫,就讀不懂中醫。要讀懂中醫,筆者認為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第一,要知道讀「中」的本質是什麼?「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連本質都是盲目的,必然不會有好的結果。「中」的本質是「調理陰陽平衡」,使自然界「少病」、人類「少病」、患者「病輕」,這就是「但願世人都無病,哪怕藥櫃起灰塵」的最高中醫境界。所以防病是中醫「中」的最大目標。

第二,要弄清為什麼要讀「中」?猶如近代中醫學家張錫純說,「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學醫者,為身家溫飽則願力小,為濟世活人計則願力大。」如果讀「中」是為了「身家溫飽」而當作「手藝」來學讀,大凡「沒有必要」。正如一位英國學者說的那樣,「把醫學作為一種技術來掌握是非人道的。醫生不應該是一個普通的技術員,而必須是經過嚴格培訓的科學家。」

若一定要用「付出與回報相等恆」來讀中醫、學中醫、用中醫,都是「非人道的」。筆者認為,一個中醫的最高境界是「奉獻」,其回報自然是「但願世人都無病」。

當具備了「奉獻」的精神「家底」,瞭解中醫「中」的含義,讀懂中醫就不再是什麼難事了。

  最後要重視「中」

中醫的最大法寶就是其「簡、便、效、廉」。然有的中醫卻不重視這四點,「中醫大處方」,動輒十幾味、二十幾味中藥的方劑,似乎相信「多多益善」,其實未必。

比如汪昂就有這樣的名句,「古人立方,份量多而藥味寡,譬如勁兵,專走一路,則足以破壘擒王矣。後世無前人之朗識,份量減而藥味漸多,譬猶廣設功圍,以庶幾於一遇也。然品類太繁,功治必雜,能無宜於此,而不宜於彼者乎?」這就是歷代中醫學家都有「用經方」而聞名的緣故。猶如老百姓總結的那樣,「藥對方,一口湯;不對方,用船裝」。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療效能衡量辨證用方的正確與否。這個療效不是單純的「目前有效」,而是要具備患者易於使用、價格相對便宜、「遠期療效」明顯等條件。

還有,「能中不西」、「能經(方)不大(方)」、「能短(療程)不長(療程)」、「能簡(單)不繁(雜)」等也是真正重視中醫的表現。

所以,真正瞭解了中醫「中」的含義,並且認真讀懂其含義的內涵,然後重視運用其內涵的「精闢」,才能學好中醫,更好地運用中醫為患者服務。

隨機文章: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